根卡是一种源自古代波斯的
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普及。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改良,形成了高、中、低音系列,使得根卡的声音更加宏亮,音色清柔动听,带有浓厚的高原特色。现在,根卡不仅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也为民间歌舞提供伴奏,尤其在
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广受欢迎。
根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当时藏族音乐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唐朝时期,随着
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大量的乐器,其中包括根卡。这些乐器至今仍在
拉萨市的
大昭寺中保存。根卡在历史上主要作为宫廷乐器使用,未在民间普及。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后,根卡才逐渐走进民间,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根卡的演奏技巧多样,包括拨弦、跳弓等,能够演奏和弦。在
藏族古典歌舞和民间乐队中都有重要地位。
传统根卡的琴箱呈峻坛形,由一块木料车旋而成,前口蒙羊皮或
鱼皮,后口为出音圆孔,外壳饰有藏族风格的花纹。琴杆为圆锥体,无指板,顶端和弦轴均为葫芦形。琴箱底部有铁柱支撑,适合坐姿演奏。传统根卡的琴弦按五、四度关系定音,常定为e1、b1、e2,有效音域超过三个八度。
改革后的高音根卡全长78厘米,琴箱和琴杆采用色木制作,箱体由16块木板拼合车旋而成。琴杆缩短,增加了指板,共鸣箱和皮膜面积增大,改蒙蟒皮,并设置了内皮膜,以增加共鸣。琴弦发音均匀,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琴座改为月牙形,方便坐姿演奏。此外,还有中、低音根卡,它们已成为
藏族新型
民族乐队中的主要
弓弦乐器。
根卡家族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类型,各自有不同的定弦和音域范围。高音根卡定弦为d1、a1、e2,音域d1—e3,音色清脆明亮。中音根卡定弦为g、d1、a1,音域g—a2,音色柔和浑厚。低音根卡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皮面低音根卡,另一种是木面低音根卡,两者均有不同的结构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