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二级学院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由原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中心和微机所组成学院,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系、6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共有教职员工239人,在校学生46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8年10月,无线电工程系建立。
1978年,获批硕士专业。
1980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1985年,电子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系。
1986年,获批博士专业。
1993年,成立计算机网络所,后来转入管理工程系。
1996年,在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中心和微型机应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8年7月,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为一个实体。
2020年7月,《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公布第一批老龄科研基地遴选结果的通知》(中老协发〔2020〕21号)发布,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入选,负责人安宁。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系、6个本科专业。
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计算机与信息系(宣城校区)。
学科体系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安徽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信息与计算、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 
师资队伍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员工239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92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39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安徽省杰青4人,安徽省百人计划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秀4人,黄山特聘教授5人,黄山青年学者5人;还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淮十大杰出青年等一批中青年骨干力量。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安徽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校级研究所9个。学院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机应用学会、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的挂靠单位。
科研成就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院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青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课题几十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
2013年,项目总到账经费4701.621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2021.631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6项;纵向项目到账经费2679.99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8项。
2014年,项目总到账经费4298.164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1446.454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5项;纵向项目到账经费2851.71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5项。
2015年,项目总到账经费3035.858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1340.04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2项;纵向项目到账经费1695.818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1项。
2016年,项目总到账经费7109.041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873.184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1项;纵向项目到账经费6235.857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6项。
2017年,项目总到账经费2384.05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585.8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1项;纵向项目到账经费1798.25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7项。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在教学成果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竞赛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学生在中国国内外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每年约获奖项130余项。截至2017年底,学院已培养毕业本科生14601人、硕士3112名、博士203名;拥有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安徽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面向信息类专业的“分布式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校外实训基地、物联网工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院院徽是S、C、I字母经艺术夸张汇聚合成。
S、C、I是SchoolofComputerandInformation的首字母缩写,表示计算机与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艺术变形加光照效果之后的S和C呈现自然过渡状,既有孔雀回眸之美,又有协同凝聚之力,表现学院朝阳、活泼之学科特点。
字母I着以红色居中而置,既有飘带醒目之形,又有火炬燃烧之象,表明学院教学科研事业红火,蒸蒸日上。
精神文化
学院精神:学院、荣誉、责任
参考资料
关于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决定.合肥工业大学.2018-10-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