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盏,是东亚传统用以盛茶汤的碗或杯形茶器,也称茶碗、茶钟、茶盅、茶碗、茶圆、茶瓯、茶杯等,而大小、材质、文饰不一,有多种形制。在中国,茶盏的主流,因为食茶法的不同,器形大小从唐宋的大盏发展到明清的小盏,色彩从唐的尚青、宋的尚黑发展到明的尚白,经历了数次嬗变过程。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鸪斑。
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
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
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
茶盏一形的茶器在古代
文言文典籍中有多种名称,但并无严格的定名标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廖宝秀指出,茶盏、茶碗、茶瓯的器形较大,茶杯、茶钟较小。明清的茶杯沿用茶盏、茶碗等名,但器形大小已与唐宋茶盏有了很大的不同。而据清宫档案所载,
清代宫廷作为品茶用的茶碗、茶圆、茶钟,口径有不同,茶钟口径约10公分,茶碗约11公分,高度无明显差别。茶盏的美名,又有啜香、陶宝文等。
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
东晋时已有制作,
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
五代十国时期的茶盏以南方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
茶船。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还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的字样。除
建窑外,宋代的官窑、
哥窑、
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现在又称
盖碗。
中原地区的茶盏有多种形制,宋之前较大,明朝之后由于饮茶方式改变,茶盏变得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