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社邓峪石塔雕刻于唐开元八年(720),高3.2米,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其雕刻精美,对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1965年公布为首批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现今西
澳大利亚的楠本国家公园的区域内,荷兰人的地图标示出了一处沙丘遍布的沙漠,当时他们以为沙丘上的奇形怪石是城市的废墟。
实际上,这些石塔完全是天然形成的。这里有数以千计的
石灰岩柱,有些呈针状,其他的更像带有粗钝或圆形顶部的石烟囱。最高的有5米,最宽的也达2米。
众石塔之间散布着数以百计的铅笔状或小树枝般的物体。它们并不是石头,而是一种称为“根石”的植物化石的根部。在沙丘里还发现了外形像蛋的化石。但实际上它们是一种
象鼻虫的蛹壳。人们时常可看到
甲虫成虫从一端的孔中爬出。
据传此地为张果老得道之处,故名果老峰。峰顶有石槽,半山之中有直径约10米的凹地,名为
驴打滚。
石塔建在峰顶之上,塔身呈方形,通高3.53米,由整块麦矾石凿成,束腰厚10公分,顶略平,分为四层,每层四面雕,龛内雕有佛、菩萨、弟子像数尊(自上而下,南北向为三、三、二、五尊,东西向为三、三、三、五尊)。除侍者外均置于平台之上。石塔四周有巨石三块,西北一块高2米,长2.5米,一侧刻有“僧皇”二字。一侧刻有“大齐天统三年四月州
日立制作所”等。是研究北齐雕刻和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