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托管理事会
1945年成立的托管领土的机关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United Nations Trusteeship Council)是联合国的一个主要机关,其任务为监督置于托管制度之下的托管领土的管理。托管理事会由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即中国、法国、俄罗斯联邦、英国美国。 
联合国宪章》在建立国际托管制度过程中设立了托管理事会。《联合国宪章》规定,托管理事会有权审查并讨论管理当局就托管领土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方面进展提出的报告,会同管理当局审查托管领土的请愿书,并对托管领土进行定期的和其他特别的视察。在每届会议开始时,托管理事会从成员国代表中选举一名主席和一名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将任职至其继任者当选为止,任期最长五年。
随着联合国剩下的最后一个托管领土帕劳于1994年10月1日取得独立,托管理事会于1994年11月1日停止运作。理事会1994年5月25日通过决议,决定修改其议事规则,取消每年举行会议的规定,并同意视需要举行会议——理事会或理事会主席作出决定,或理事会多数成员或大会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要求。2023年举行的托管理事会第七十四届会议选举英国的詹姆斯·卡里乌基(James Kariuki)为主席,法国的娜塔莉·布罗德赫斯特·埃斯蒂瓦尔(Nathalie Broadhurst Estival)为副主席。托管理事会将于2025年12月再次召开会议。
历史
成立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成立托管理事会,负责对置于国际托管制度下的领土实行管理,行使联合国关于除指定为战略地区之外的托管领土的职能。
发展
1945年的地图显示,当时全世界有超过7亿5千万人居住在前殖民度或附属领土。
据联合国宪章规定,适用于国际托管制度的领土是二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前国际联盟委任统治下的领土和大战后割自敌国的领土。原有托管领土11个,分别由英、美、法、比、澳、意、新西兰等国管理。到1980年11月为止这些托管地区先后获得独立,最后只剩下美国管理下的太平洋岛屿托管地。
从1965年起,托管理事会只由管理托管领土的美国和不管理托管领土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1986年11月,美国宣布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马绍尔为美国的自由联系国,结束托管。
停运
随着联合国剩下的最后一个托管领土帕劳于1994年10月1日取得独立,托管理事会于1994年11月1日停止运作。理事会1994年5月25日通过决议,决定修改其议事规则,取消每年举行会议的规定,并同意视需要举行会议——理事会或理事会主席作出决定,或理事会多数成员或大会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要求。
适用
依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二章:国际托管制度第七十七条规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托管制度适用于:
(一)现在委任统治下之领土。
(二)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或将自敌国割离之领土。
(三)负管理责任之国家自愿置于该制度下之领土。
目的
依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二章:国际托管制度第七十六条规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托管制度基本目的为:
(一)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
(二)增进托管领土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并以适合各领土及其人民之特殊情形及关系人民自由表示之愿望为原则,且按照各托管协定之条款,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
(三)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提倡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激发世界人民互相维系之意识。
(四)于社会、经济及商业事件上,保证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及其国民之平等待遇,及各该国民于司法裁判上之平等待遇,但以不妨碍上述目的之达成,且不违背第八十条之规定为限。
职能
《宪章》规定,托管理事会主要负责监督对置于国际托管制度下的领土的管理。托管理事会一般每年5-6月举行一次会议,托管理事会有权审查并讨论管理当局就托管领土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方面进展提出的报告,会同管理当局审查托管领土的请愿书,并对托管领土进行定期的和其他特别的视察。以简单多数进行表决,但其决议须经联合国大会通过才能生效。
成员
《宪章》规定,托管理事会由以下成员组成:
(一)管理托管领土之会员国。
(二)第二十三条所列名之国家而现非管理托管领土者。
(三)大会选举必要数额之其他会员国,任期三年,俾使托管理事会理事国之总数,于联合国会员国中之管理托管领土者及不管理者之间,得以平均分配。
目前,托管理事会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即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参加理事会
1989年5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俞孟嘉出席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会议,这是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以来第一次参加该理事会的工作。中国决定参加托管理事会工作是为了对加强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富于建设性的作用作出贡献。5月25日,俞孟嘉在会议上发言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国际托管制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托管领土居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的进步,并逐步向自治和独立发展。
影响
管制度源自于国际联盟时期的委任统治制度,联合国在继承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托管制度。无论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筹建时期,还是在后来的托管实践过程中,都交织着各种冲突和矛盾,较为典型地展示了国际冲突的各种形态与国际合作的复杂进程。托管理事会的历史使命虽然在1994年随着最后一块被托管地的独立而在实践上“终结”了,但是这一具有创造性的理念、制度与实践,给国际关系理论和实务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解决国际争端、实现国际合作与世界和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及发展的空间;尤其在具体实践中,该制度不仅坚持了筹建时确立的正确原则和国际法基础,而且能够通过后来的实践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然,作为大国政治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托管制度也具有某些不足。但是,作为联合国的重要的机构与使命,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托管制度仍然具有深远影响。
建筑
托管理事会会议厅是丹麦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它是丹麦建筑师芬恩·朱赫尔设计的,室内所有陈设都来自丹麦。墙上镶嵌着白蜡木,目的是加强会议厅的音响效果。
托管理事会会议厅内的大型木雕像是1953年6月丹麦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是丹麦艺术家亨里科·斯塔克雕刻的。雕像用整根柚木树干雕成,妇女的双臂向外伸展,放小鸟自由飞去,意味着“无限制地飞向更高处”。对托管理事会来说,这象征着殖民地获得独立。
撤销风波
2004年11月30日,联合国改革问题小组公布一份报告,呼吁联合国对《联合国宪章》作适当调整,以撤消已经没有实际工作可做的托管理事会。
1994年,随着最后一个托管地——美国管理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部分岛屿独立,托管理事会的使命宣告终结。但由于撤消这一机构意味着修改《联合国宪章》,托管理事会不得不被保留下来。
参考资料
托管理事会.联合国官网.2024-02-24
目录
概述
历史
成立
发展
停运
适用
目的
职能
成员
参加理事会
影响
建筑
撤销风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