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水电站
浙江桐庐春江的水电站
富春江水电站位于浙江桐庐富春江上,控制流域面积313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00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23100秒立米,总库容8.74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装机容量29.72万千瓦。
简介
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7.7米,坝顶长度554.4米,坝基岩石为流纹岩,坝体工程量65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富春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桐庐县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上,坝址在七里峡口故又称七里垅水电站。上距新安江水电站约60km,下距杭州市110余km。地理位置优越,又有新安江大型水库进行调节,两电站联合运行,为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电力。水库为日调节,总库容9.2亿立方米。电站以发电为主,并可改善航运,发展灌溉及养殖事业等综合效益。电站总装机容量29.72万kW,年发电量9.23亿kWh;船闸通行能力为100~300t级船舶,年过坝量80.5万t;设有灌溉渠首,增加下游灌溉面积6万亩。
富春江水电站是一座低水头河床式电站。水库正常高水位为23米(黄海海面),面积56平方公里,容量4.4亿立方米。电站平时承担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为充分利用水能,丰水期间,担负一定的基本负荷。至1985年,电站累计发电121.50亿千瓦·时,其中以1983年发电量9.99亿千瓦·时为最高纪录。全厂5台机组装竣后的8年间,平均年发电量为7.56亿千瓦·时。
坝址基础岩石为白垩纪流纹岩和凝灰角砾岩,构造发育。枢纽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重力式溢流坝、河床式厂房、船闸、灌溉渠首及鱼道等,水电站布置见图13。溢流坝段全长287.3米,最大坝高47.7米,连续鼻坎,面流消能。厂房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最大高度57.4米,安装4台单机容量6.00万千瓦及一台容量5.72万千瓦的转叶式水轮发电机组,以11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并入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鱼道长158.57米,宽3米,采用“Z”字形布置,形成三层盘梯,为亲鱼上溯产卵之用。船闸布置在右岸,上闸首为挡水重力式结构,下沉式工作闸门。灌溉渠首分设左、右两岸,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和5立方米/秒。该工程由上海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十二局施工,1958年开工,1962年停工缓建,1965年十月复工,1968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77年建成。该工程结合库区的地形特点,采用围堤防护,减少库区淹没及人口迁移,为解决水库移民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措施。在电厂运行中,采用洪水预报调度方法,合理地解决了电站库容小,洪水频繁、弃水多的矛盾,仅1975年至1977年三年当中多发电7420万度;同时还削弱洪峰,减轻下游淹没损失。
建设过程
1956年,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会同浙江省水利厅,对七里泷水力资源进行研究。1958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七里泷水电站初步设计要点报告》。同年8月,电站正式开工兴建。1961年6月,即将完工的二期围堰被洪水冲毁,工程陷于困境。次年春,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停工缓建。1965年10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和水利电力部批准,复工续建。1968年12月13日,水库开始蓄水,12月25日,第一台容量为5.72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1977年4月15日,最后一台容量为6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全厂装机总容量达到29.72万千瓦,其中单机容量5.72万千瓦的1台,6万千瓦的4台。
船闸
富春江船闸项目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水利枢纽右岸,距下游杭州市约110km,距上游新安江水电站68km。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其标准为100吨级,设计年通过能力100万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仅在电厂发电时放闸通行,平均每天过闸次数不足2次,造成船闸上、下游常有大量船舶等候过闸,等候过闸的时间最多达十几天。钱塘江中上游水运“瓶颈”日益突出,富春江船闸的实际过闸量仅为50至75万吨。
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方案具体为,在原有船闸下游新建一座500吨级船闸,船闸基本尺度为300×23×4.50米,原有船闸改造成上游引航渠道。项目建成后,500吨级船舶能顺利通航,船闸年货运通过能力将达到2560万吨,大量的宜水货物通过水路运输,中上游与中下游的物资得以对流。投资估算约8.73亿元,计划工期为28个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船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