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知用中学
1924年创立的市重点中学
广州市知用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24年的历史名校,前身是知用学社,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越南西贡、澳门、湖南省等地开办分校,是广东省第一所采用“六三三”新学制的学校。学校秉承“求知致用”的办学基本理念,恪守“格物求知、穷理致用”的校训精神,形成以“学校历史、办学思想与理念、队伍建设、校风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与环境”等七个方面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知用文化。学校地处中心城区风景秀丽的越秀山下,是一所具有八十五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名校。学校追求民主、进步,以“格物求知,穷理致用”为校训,早期的优秀党员、广州起义革命烈士毕磊就是知用的创建者之一。学校已取消高中阶段教育,专注九年一贯制教育。2021年改名为广州市知用学校。
学校概况
广州市知用中学先后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体育运动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成为一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名校。学校现是具有36个教学班规模的完全中学,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生物园、地理园、校园网等设备设施均按高标准配套完善,多媒体教学平台进入课室,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全体知用人秉承“求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贯彻“用全面的教育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精品学校,实施精致管理,实现精心育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近年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高考大幅度超额完成指标。
历史沿革
1922年11月4日,广东大学(即现今中山大学前身)的一批进步学生胸怀救国梦想,发起成立“知用学社”,1924年9月12日在“知用学社”基础上创办广州知用中学,是民主进步人士以“学以致用”,推进中国的教育事业,拯救中国的理想在广州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学校。
1927年,鲁迅在知用中学作《读书杂谈》的讲座,留下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名句。
1928年,知用中学呈交立案,改名为“私立知用中学”,校址在纸行路90号和诗书路两个校舍。
1931年,知用中学在百灵路自购校地,建成迁入新校舍。
1938年,茅盾在知用中学作《旧瓶装新酒》的讲座,廖承志也在知用中学作《一切服从抗战》的讲座。同年,广州市遭到日机轰炸,教学受影响。
1939年,广州战役,知用中学被迫迁入澳门青洲继续办学。
1942年,知用中学迁至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侯公渡。
1943年,知用中学继续往北迁,迁至于湖南省郴县良田镇
1944年至1945年8月,知用中学迁校于湖南省郴县黄茅大山、郴县田池洞、郴县临武牛头汾。
1945年9月,抗战胜利,知用中学迁回广州百灵路原址办学。
1956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1981年,广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并入28中学,继续沿用“二十八中”校名。
1983年,获准复名为“广州市知用中学”。
2004年,知用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同年,广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并入知用中学,原九十九中校舍成为知用中学的初中部。
知用与鲁迅
1927年鲁迅来到中山大学学任文科教授兼教务总长的时候,在7月16日与许广平在广州太平馆用完午餐后来到了知用中学,做了题为《读书杂谈》的演讲,从此,知用中学一生受用。由于鲁迅用的越南语演讲,所以由许广平一句一句的翻译成粤语
以下为《读书杂谈》——鲁迅1927年在广州知用中学演讲:
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原地区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样的询问。此刻就将我所想到的说一点,但是只限于文学方面,因为我不明白其他的。
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学和文章。甚至于已经来动手做批评文章的,也免不了这毛病。其实粗粗的说,这是容易分别的。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做做诗,或戏曲小说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时候所谓文人,此刻所谓创作家。创作家不妨毫不理会文学史或理论,文学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诗。然而中原地区社会上还很误解,你做几篇小说,便以为你一定懂得小说概论,做几句新诗,就要你讲诗之原理。我也尝见想做小说的青年,先买小说法程和文学史来看。据我看来,是即使将这些书看烂了,和创作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事实上,现在有几个做文章的人,有时也确去做教授。但这是因为中国创作不值钱,养不活自己的缘故。听说美国小名家的一篇中篇小说,时价是二千美金;中国呢,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的短篇寄给大书铺,每篇卖过二十元。当然要寻别的事,例如教书,讲文学。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这也是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的苦处。苦倒也罢了,结果还是什么都弄不好。那证据,是试翻世界文学史,那里面的人,几乎没有兼做教授的。
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这或者有人要反驳:那么,你畅所欲言就是了,何必如此小心。然而这是事前的风凉话,一到有事,不知不觉地他也要从众来攻击的。而教授自身,纵使自以为怎样放达,下意识里总不免有架子在。所以在外国,称为“教授小说”的东西倒并不少,但是不大有人说好,至少,是总难免有令大发烦的炫学的地方。
所以我想,研究文学是一件事,做文章又是一件事。
第二,我常被询问:要弄文学,应该看什么书?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先前也曾有几位先生给青年开过一大篇书目(4)。但从我看来,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开书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书目。我以为倘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5)去摸门径去。倘是新的,研究文学,则自己先看看各种的小本子,如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6),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7),瓦浪斯基们的《苏俄的文艺论战》(8)之类,然后自己再想想,再博览下去。因为文学的理论不像算学,二二一定得四,所以议论很纷歧。如第三种,便是俄罗斯的两派的争论,——我附带说一句,近来听说连俄国的小说也不大有人看了,似乎一看见“俄”字就吃惊,其实苏联的新创作何尝有人绍介,此刻译出的几本,都是革命前的作品,作者在那边都已经被看作反革命的了。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第三,说几句关于批评的事。现在因为出版物太多了,——其实有什么呢,而读者因为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于是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批评这东西,对于读者,至少对于和这批评家趣旨相近的读者,是有用的。但中原地区现在,似乎应该暂作别论。往往有人误以为批评家对于创作是操生杀之权,占文坛的最高位的,就忽而变成批评家;他的灵魂上挂了刀。但是怕自己的立论不周密,便主张主观,有时怕自己的观察别人不看重,又主张客观;有时说自己的作文的根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凡中国的批评文字,我总是越看越胡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印度人是早知道的,有一个很普通的比喻。他们说: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出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了,说是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了不久,可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两人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不过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说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先前反对青年躲进研究室,也就是这意思,至今有些学者,还将这话算作我的一条罪状哩。
听说英国的培那特萧(萧伯纳Bernard Shaw),有过这样意思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就是本华尔(阿图尔·叔本华Schopenhauer)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这是的确的,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支,罐头荔支,陈年荔支,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支。这回吃过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省来吃就永不会知道。但我对于萧的所说,还要加一点骑墙的议论。萧是爱尔兰人,立论也不免有些偏激的。我以为假如从广东乡下找一个没有历练的人,叫他从上海市到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后问他观察所得,我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他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
总之,我的意思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办学特色
2017年广州市公布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立项名单,知用中学“求知致用”特色课程获得重点立项,学校将以特色课程为突破口,提升办学质量。此外,知用中学有望凭借特色课程进入中考独立批招生。
近年来,知用中学逐步形成求知致用特色课程,并将整体课程调整划分成求知系列和致用系列,两者相辅相成、更加科学。据该校校长何军介绍,两大课程系列分别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共六模块,每个模块下建设不同的课程内容,如开设礼仪课程、“求知堂”人文课程、“致用楼”实验课程、家长学校课程、朗程心理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等,目标就是培养学养深厚、实学见长的现代公民。
此前,知用中学与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签约,开展中学生发展指导校本课程,试行的生涯规划课程也是“求知致用”课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生涯规划课程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具有知用特色的校本课程,借助专业的测评系统,从语言、逻辑、空间、执行力、影响力多方面作出分析,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多元智能模式。”何军说,此外,学校还会举办生涯规划系列主题讲座、设立学生学业和生涯发展指导师工作坊、开设家长指导专场等,指导学生学会规划个人生涯发展。”
办学模式
2016年10月14日,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与广州市知用中学举行校本特色课程合作签约仪式。知用中学将与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合作共同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在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本次签约合作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正是为学生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喜爱的学习内容、教师能够更精准地帮助学生的人生成长而设立,务求使同学们能够在专业的、量化的指引下,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成长有更清晰的规划。据悉,知用中学是立体学区各校中,首先开始尝试这一特色课程的学校。据悉,该课程将在越秀区的“立体学区”中实现共享,这也是越秀区探索“立体学区”试点工作的新举措,配套的改革包括创新“导师制”、“学分制”,探索学区内名师走班教学和走校上课、学生跨校、跨学段选课等。
师资力量
该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务实尽责的教师队伍。教职工146人,专任教师127人,中学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76人,中级以上教师占90%,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老师27人。教师队伍中获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69人、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人、市特约教研员、市区教研会理事和中心组成员24人。目前有92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具有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格。近两年来,该校教师有115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项评比中获奖。我校的历史、英语、化学、语文等学科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先进科组。雄厚的师资力量为该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发展规划
今天,广州市知用中学在“全面发展”的办学基本思想指引下,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实践创造、弘扬个性,求知致用、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高级教师40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90.13% 。2000年以来,教师中有299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7篇,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获奖142项,有109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和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以“实践行为规范、做优秀知用人”为主题的文明校风建设。构建“主体、互动、实效”为德育模式,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和师生的广泛民主参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近几年来学校培养了广东省“三好学生”黄伊雯、黄文,广州市“三好学生”黄泳珊、叶思刚,广州市“优秀学生干部”王玉麟、刘恩,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张凡、魏芬芳等60名省市级优秀学生标兵,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合格率100%,“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各类积极分子等学生受表彰率达到76%。
三、以“打好基础、学科拓展”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建设,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探讨“启发、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优良的教学成绩。学校
多年在广州市高考和中考获市一等奖,还培养出广东省高考物理状元梁粤华、中考语文状元黄稚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特别2000年以来高考800分以上有8人,700分以上163人次,650分以上701人次,高考本科升学率达60%,大专以上升学率达到99%;同时还取得了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选拔赛第一名、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省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等558项全国、省市和区的学科、科技、文体竞赛奖励。
四、以“三个结合、三个促进”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促进德育内容的系列性、管理的系统性和工作的实效性;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与教育技术的运用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十五”期间,我校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中学素质教育与阅读教学研究”和广州市课题“自主式阅读:阅读教学的反璞归真”,通过了国家级课题的验收,出版教育科研专著。在“十一五”,我们继续进行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启发、互动、合作、探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五年来,学校被评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125项先进集体荣誉。
时代车轮,轰隆前行;谋划发展,再开新篇。知用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提炼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拟定了知用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办成环境优雅、校风优良、师资优化、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育优质的广州市历史名校”,迈向知用发展的新征程。一所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广州名校将为我国的教育发展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学校文化
九十三年前,知用中学创办,伴随着这所广州历史名校一起登场的,还有全广州市范围内第一首校歌——《知用中学校歌》。这首校歌作曲人是林庆培,时任黄埔军校教员,也是《黄埔军校校歌》的作曲者。作词人是知用中学的首任校长唐富言、知用中学国文和英文教员潘学增。歌曲铿锵有力、刚劲果敢,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奋勇奋斗的精神;歌词准确传达了知用的办学宗旨和追求。
脉脉珠江泽遍岭表,
青青云山林壑清幽,
连山接水处,
有一所聚集着山川秀美灵气,
闪耀着文化夺目光辉的学校
那就是我——
知用中学!
我们要精深研求学问
我们能并肩才德圣人
先归纳以求知,
复演绎以致用
擅文能武,善思好学,实践创新,
在人生的时光长河中,
把握住每寸光阴,
发展自我天赋才干,
胸怀家国大义。
同窗同门,亦友亦师,
善相劝,
过相规,
奋发有为,
自强不息凌绝顶,
携手共登百尺梯!
学校校址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
东校区(百灵校区):越秀区百灵路83号
西校区 (解放校区):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468号
参考资料
广州市知用中学.中国知网.2024-06-26
广州市知用中学简介.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6
广州市知用学校(九年一贯制).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2024-06-26
目录
概述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知用与鲁迅
办学特色
办学模式
师资力量
发展规划
学校文化
学校校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