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
奥地利舒伯特著叙事曲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较强的叙事歌曲,于1815年被“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出来。全曲以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共有8段,采用通谱曲体,通过前奏、歌词、音乐塑造叙事者、父亲、儿子、魔王在叙事诗中的形象。后来,《魔王》被弗朗茨·李斯特改编成钢琴独奏曲,艾克托尔·柏辽兹改编成管弦乐曲。
创作背景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歌德同名诗创作,作于1815年。当时作者只有18岁,这首叙事曲被编为作品第1号。全诗的故事情节: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歌曲采用通谱手法,一气呵成,气势宏大。诗歌中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由不同的音调体现出来。作者充分展示了戏剧性的情节,如钢琴伴奏模拟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风声描绘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风飒讽、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沉闷恐惧的气氛。作者还以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惊呼,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愈加惊恐的神情。
歌曲歌词
Johann Wolf Gang von Goethe
Wer reitet so spät durch Nacht und Wind?
这时是谁在黑夜和风中奔驰
Es ist der Vater mit seinem Kind;
是那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
Er hat den Knaben wohl in dem Arm,
他把孩子抱在他的怀里,
Er fasst ihn sicher, er hält ihn warm.
他把他搂紧,给他保持采暖散热器
Mein Sohn, was birgst du so bang dein Gesicht ?
我儿,为何藏起你的脸?
Siehst, Vater, du den Erlkönig nicht ?
爸爸,你,没瞧见那个魔王?
Den Erlkönig mit Kron' und Schweif ?
那魔王戴着冠冕,拖着长裙
Mein Sohn, es ist ein Nebelstreif.
我儿,那是一团烟雾。
"Du liebes Kind, komm geh mit mir !
“来,跟我去,可爱的孩子!
Gar schöne Spiele spiele ich mit dir;
我要和你一同做有趣的游戏;
Manch' bunte Blumen sind an dem Strand;
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花儿开放。
Meine Mutter 帽子 manch' gülden Gewand."
我妈有许多金线的衣裳。”
Mein Vater, mein Vater, und hörest du nicht,
爸爸,爸爸,你没有听见
Was Erlkönig mir leise verspricht ?
魔王轻声地对我许下诺言?
Sei ruhig, bleibe ruhig, mein Kind!
不要响,孩子,你要安静!
In dürren Blättern säuselt der Wind.
那是风吹枯叶的声音。
"Willst, feiner Knabe, du mit mir gehn ?
“伶俐的孩子,你可想跟我同行?
Meine Töchter sollen dich warten schön;
我的女儿们会伺候你十分殷勤;
Meine Töchter führen den nächtlichen Reihn
我的女儿们夜夜跳着园舞,
Und wiegen und tanzen und singen dich ein.
" 跳着、唱着、摇着你使你睡熟。”
Mein Vater, mein Vater, und siehst du nicht dort
爸爸,爸爸,你没瞧见那厢
Erlkönigs Töchter am düsteren Ort ?
魔王的女儿们站在阴暗的地方?
Mein Sohn, mein Sohn, ich seh' es genau;
我儿,我儿,我看得清楚;
Es scheinen die alten Weiden so grau.
那是几棵灰色的老杨树。
"Ich liebe dich, mich reizt deine schöne Gestalt;
“我爱你,你的美貌使我喜欢。
Und bist du nicht willig, so brauch ich Gewalt.
" 你要是不肯,我就要动用武力。”
Mein Vater, mein Vater, jetzt fasst er mich an!
爸爸,爸爸,他现在抓我来了!
Erlkönig 帽子 mir ein Leids getan!
魔王抓得我疼痛难熬!
Dem Vater grauset's, er reitet geschwind,
父亲心惊胆战,迅速策马奔驰
Er hält in den Armen das ächzende Kind,
他把呻吟的孩子紧抱在怀里,
Er reicht den Hof mit Mühe und Not;
好容易赶到了他家里,
In seinen Armen das Kind war tot.
他怀里的孩子已经断气。
歌曲鉴赏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全曲以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弗朗茨·舒伯特的《魔王》是一部浪漫的音乐作品,通过对比但统一的音乐元素,代表了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叙事诗中的各种理性和非理性元素。它的形式是通篇歌曲;尽管旋律动机不断重复,和声学结构不断变化,作品在四个角色之间进行调制。
歌曲中的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都由同一位歌手演唱。叙述者位于中音范围,开始于小调。父亲位于低音范围,既唱小调又唱大调。儿子位于较高音域,也是小调。魔王的声乐线采用大调,除了男孩死亡之前的部分,提供了伴奏中三连音的唯一中断。弗朗茨·舒伯特将每个角色主要放置在不同的音域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和声细微差别;此外,大多数歌手努力为每个部分使用不同的声音色。
《魔王》以钢琴快速的三连音开头,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模拟马的奔跑。介绍部分中,钢琴左手部分引入了一个充满威胁的低音动机,暗示了场景的背景并表明了父亲的使命的紧迫性。它还引入了一个半音音程的“过渡音动机”,由C.C.♯-D组成,代表了一种恶魔力量,并贯穿整个作品。
在长达十五小节的介绍之后,叙述者提出了“谁在这深夜里风雨中骑马?”的问题,并在回答中强调了“父亲”和“他的孩子”这两个关键词。在回答中,将“风”和“孩子”联系在一起,暗示了主调的重要性。这一节以G小调结束,似乎表明了叙述者的中立观点。
父亲对儿子的问题在和声学上得到了支持,从主音到亚音的调制,也使用了介绍部分的“过渡音动机”。儿子的痛苦通过回答的高音和短语的重复表现出来。当孩子提到魔王时,和声转入F大调,代表了从父亲的音调到魔王的引力。父亲安抚儿子,这通过低音的歌唱声音表现出来。
在一个短暂的钢琴间奏之后,魔王开始用B♭大调中迷人而奉承的旋律对男孩说话,强调了“亲爱的”和“走”的词语。旋律的下降间隔似乎对男孩的恐惧提供了一种抚慰的回应。尽管魔王的诱人诗句在其伴奏的图案上有所不同(为钢琴伴奏者提供了一些缓解),但它们仍然基于三连音,不让人忘记恶魔的存在。这个“过渡音动机”被使用了两次。
男孩对魔王的话语的恐惧和焦虑在魔王完成他的诗句后,立即恢复了原始的三连音图案,男孩旋律中的半音音程表明了他对父亲的呼唤,产生了声部和低音之间的不和谐,唤起了男孩的恐惧。这一节中的和声学不稳定暗示了孩子的发烧徘徊。父亲的音调中心与孩子的音调中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暗示了与魔王争夺男孩的占有权。
魔王的诱惑加剧。钢琴伴奏转变为流畅的大调琶音,可能指的是魔王的女儿的舞蹈和孩子的不安的半睡状态。恶魔的存在再次通过“过渡音动机”得到突出。与魔王的第一节诗句一样,在诗句之后立即恢复了八度三连音。
儿子向父亲呼喊,他的恐惧再次通过升高的音高和半音音程得到表现。
在魔王再次讲话之前,不祥的低音动机预示了歌曲的结局。魔王的引诱现在变得更加坚决。他威胁男孩,最初的抒情和俏皮让位于一种深思熟虑的宣称,同时在高音和低音中表现出“过渡音动机”。在“Gewalt”(力量)一词上,音调从E♭大调调制到D小调,魔王占据了最初与父亲和孩子相关联的小调。男孩最后一次向父亲呼喊,声音达到了fff。在“Erlkönig”一词上的“过渡音动机”表明了孩子的命运已经注定。
音乐进一步加剧,弗朗茨·舒伯特再次通过“奔跑动机”制造紧张气氛。声部线上的装饰音暗示了父亲的恐惧,音乐在“er reitet geschwind”(他迅速骑行)一词上加快。在C小调的最后一个暂留和A♭大调的邻音和弦之前,三连音图案停止了,低音中的“过渡音动机”的最后演奏似乎已经决定了男孩的命运。
在没有钢琴伴奏的独白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加强了由儿子的死亡引起的巨大损失和悲伤。
C♯到D大调的解决暗示了“对恶魔力量的屈从”,最后的终止音传达了“歌曲的完美完成”。
这首歌曲的音调方案基于升高的半音,描绘了日益绝望的情况:
“Mein Vater, mein Vater”音乐出现在一个延长的属七和弦上,然后半音滑入下一个音调。根据音调方案,每次呼喊都比上一次高一个半音,就像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诗歌中的那样,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的时间比第一次少,增加了紧迫感,就像一个大规模的紧凑。大部分大调音乐都受到了降submediant的影响,使其具有更加黑暗、不稳定的声音。
1821年的首演立即取得了成功;大量观众爆发出“狂热的掌声”,正如约瑟夫·冯·施波恩所报道的那样。在1820年代和30年代,《魔王》在弗朗茨·舒伯特的圈子、评论家和普通观众中一致受到赞誉,评论家称这部作品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感情的杰作,必须重复演奏”,“一部巧妙的作品”,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舒伯特有生之年,没有其他作品的演出能够比得上《魔王》获得更多的关注。
约瑟夫·冯·施波恩将这首作品寄给了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希望得到他对印刷版的批准。然而,后者没有评论,因为他坚决拒绝了舒伯特的通篇歌曲形式。然而,当威廉敏·施罗德-德弗里恩特在1830年在歌德面前演唱《魔王》时,据爱德华·格纳斯特报道,他说:“我曾经听过这首作品,当时我一点也不喜欢;但是以这种方式演唱,整个作品变成了一个可见的画面。”
自诞生以来,《魔王》一直享有持久的流行。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特强调了钢琴伴奏在这首作品中的重要性,他描述它具有“自己的作曲生命”,重要的动机如重复的八度创造了一种怪异、紧张的氛围。此外,菲舍-迪斯考特赞扬了这个设置的“壮丽悲剧”。
格雷厄姆·约翰逊写道:“《魔王》是那些不受年龄限制(尤其是作曲家的年龄)并定义一个时代的歌曲之一。就像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样,它同样吸引了大众和清白的人,对那些在诗歌中看到象征意义的人和对那些简单地喜欢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的人。它是一种罕见的东西:一个绝对值得的热门作品。”
这首歌曲被认为难以演奏,因为歌手需要扮演多个角色,同时伴奏也很困难,涉及快速重复的和弦八度
《魔王》已经被安排成各种形式:由弗朗茨·李斯特(1838年,1876年修订;S. 558/4)独奏钢琴,由海因里希·威廉·恩斯特(1854年;Op. 26)独奏小提琴,由赫克托·贝里奥兹(1860年;H. 136,NBE 22b)、弗朗茨·李斯特(1860年;S. 375/4)和马克斯·雷格(1914年)独唱和管弦乐队。
李斯特将《魔王》独奏钢琴版作为他的《弗朗茨·舒伯特十二首歌曲》的一部分进行了改编,该作品于1838年出版,1876年进行了修订。与原版相比,弗朗茨·李斯特保留了许多基本的音乐元素,包括旋律、和声学、伴奏图案和动态。旋律被转录到钢琴的不同音域:叙述者和儿子保持在与声音相同的音域,父亲向下移动一个八度,魔王向上移动一个八度。作为一位技艺高超的钢琴家,李斯特为钢琴家增加了更多的技术挑战,例如将左手的低音动机转变为八度:
里昂邮报的评论家谈到了这些八度:“那些规模庞大而迅速的音阶,其滚动声音,就像雷声一样,使听众因恐惧而颤抖,除了李斯特,谁还敢用八度演奏它们以增加它们的响度呢?”
弗朗茨·李斯特在1840年至1845年的德国巡回演出期间,演奏了他的《魔王》65次,比他的任何一部歌剧改编都要多。路德维希·雷尔斯塔布在评论了一场这样的音乐会后,于1841年在《沃西舍·齐东报》上写道:“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进一步增加了感官的兴奋,是他演奏的弗朗茨·舒伯特的《魔王》,这是一部广为人知和广为人听的作品,但现在第一次听到,真的让观众感到震撼,导致观众通过他们不断的掌声而不是明确的要求来要求再次演奏。”
评论弗朗茨·李斯特改编舒伯特歌曲的作品时,罗伯特·舒曼写道:“它们在公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由李斯特演奏时,据说效果很好,那些不精通钢琴的人会试图演奏它们,但是徒劳无功。它们可能是现存最难的钢琴作品,一个风趣的人说,‘如果有人安排了一个简化版本,他会对它的原始版本是弗朗茨·舒伯特的《魔王》的。”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歌曲歌词
歌曲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