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黄陂人(今属大悟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桥村,祖辈六代以烧制陶器为生,家境贫寒。1909年进私塾读书,1912年辍学后随哥哥学手艺当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国民革命军一起北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乡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同年11月率领农民武装支援黄麻起义。1931年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北川,徐海东担任重建的第25军副军长兼74师师长,率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艰难奋战。1934年11月,红25军进行战略转移,于次年进入陕南,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与陕北红军会师后,徐海东担任新组建的红15军团的军团长。11月参加毛泽东指挥的直罗镇战役,彻底打破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围剿”。抗日战争时期,徐海东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转战山西,抗击日军发动的“九路围攻”,指挥温塘、町店等战斗。1938年因病回延安休养,进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冬,徐海东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1941年徐海东病情加重,进行治疗休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海东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1979年1月24日,由邓小平主持的徐海东等人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根据多年作战经验,徐海东总结了一套军队建设思想和战略战术,并著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生平自述》等作品,总结了部队作战、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称“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邓小平称徐海东“对党有一颗红心”。江泽民称徐海东 “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徐海东,原名元清,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祖辈六代以烧制陶器为生。全家20多口人只有一块约半亩的棉花地,房屋六间,父辈兄长全靠做窑工为生。父亲徐重本、母亲吴氏,生有子女10人,徐海东在男孩中排行第六。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难。
徐海东从小就背着罗筐到山上割草、挖野菜,一年到头辛勤劳作。1909年,徐海东被母亲送入舅舅任教的私塾就读。在这所私塾念书最多是富家子弟,他们嫌徐海东穿得破烂,不愿意同他共桌。本来教书先生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徐元清,但同学们总是讥笑地称他的诨号“臭豆腐”。三年后,他因打了某地主的小孩被迫辍学,随哥哥学手艺当窑工。
投身革命
1925年初,徐海东的私塾同学吝积堂在武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时值他返回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发动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徐海东在吝积堂的引导下,决定离开家乡,投奔革命。
同年3月,徐海东跟随吝积堂到了武昌。当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找了个卖水的事做。后于4月8日,由吝积堂、李树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准备南下广东投身革命。不久,吝积堂告诉徐海东,上级党组织要他们留在武昌开展工作,并派徐海东到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当兵,学习军事。徐海东认为“当兵习武”是党交给的任务,便下决心认真操练,努力学习钻研军事技术。他买了笔记本,从步兵操典学起,边学边记,非常认真。经过半年的军事训练,徐海东由于操课好,升为下士班长,3个月后升为中士班长。
1926年4月,党组织决定派遣徐海东和吝积堂、李树珍一起南下广东,目标是考取黄埔学校或考农民运动讲习所。于是,徐海东和吝积堂、李树珍离开武昌,步行到广东韶关,恰逢北伐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34团开赴湖北。经劝说徐海东等人入伍,共同参加北伐。
徐海东参加了北伐革命军,在3营9连任代理排长。徐海东行军打仗积极、勇敢。在汀泗桥战斗中,他奉命率部队冲垮敌军4个炮兵连,杀伤大量敌人,缴获12门火炮,受到师部的通令嘉奖。战后,荣升排长。9月,随部队继续北伐,进军武汉,徐海东参加了攻占武昌的战斗,武汉三镇攻克后,他随34团经修水、武宁、德安攻打南昌,攻克南昌后又奉命回师武汉,后又进至河南洛阳。
组织起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武汉国民政府出师河南,举行第二次北伐,徐海东参加了34团攻克洛阳的战斗。5月21日,许克祥又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血腥镇压共产党员。中共党组织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迅速分散、隐蔽。徐海东征得党组织同意,在党小组长胡增欲的帮助下,离开武汉,返回了黄陂家乡。
当时黄陂县的农民运动发展迅猛,徐家桥村和附近村庄都组织了农民协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同年6月,徐海东回乡后立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中共黄陂县委的负责人派徐海东到河口区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农民自卫队成立时,共有13人,除了县委发给徐海东1支手枪、14发子弹外,其他人都是大刀、长矛、红缨枪。有了武器,农民自卫队斗争积极性特别高,在夏店于堂寺消灭了地主保安团,缴获7支步枪,自卫队由13人扩充到300多人。但由于这一支农民军缺乏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战斗力很弱,不久便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打散了。
同年11月,黄安和麻城集结了3万多人,一同包围黄安县城。徐海东奉中共黄陂县委的命令,率领了一支十余人组成的农民武装支援黄麻起义。到黄安后,徐海东应邀参加了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所率部队被编入鄂东工农革命军。起义受挫后,徐海东奉命返回黄陂县河口区,继续发动群众,组织游击活动。
1928年秋,徐海东担任中共黄陂县委常委、军事部部长,并兼任夏区区委书记,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开展反对豪绅地主的农民运动,被当地人称为“徐老虎”。1929年初,他受命领导夏区“年关暴动”,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后,他在中共鄂豫边区特委的领导下,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领导小型的游击战争。队伍几次被打散,他又几次把队伍建立起来,先后担任县赤卫军大队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第二团团长等职。
打游击战
1930年,趁国民党蒋、冯、阎各派新军阀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混战之际,徐海东根据上级指示,率部配合各路红军游击队,转战大别山区,打了许多胜仗,扩大了赤卫队。同年10月,徐海东率领的黄陂县赤卫大队编为红军补充第6师,徐任师长。1931年初,又调任鄂东警卫团第2团团长。他们主要任务是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和发展地方武装,领导小型游击战。同年3月,徐海东所部被编入红4军第13师第38团,他继续担任团长。
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正式成立,徐海东在红12师师长陈赓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在此期间的一次作战中,徐海东左腿中了两发机枪子弹,一颗穿过皮肉,一颗卡在大腿和小腿骨中间。在没有麻药的条件下,医生为他开刀取出了弹头,之后在红军军属陈锡联的母亲家住了一个多月。伤口没完全好,徐海东就柱着拐杖返回了部队,然后率领第36团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取得了黄安战役的胜利。1932年1月底,又在商城和潢川地区与国民党部队展开大战。国民党第2、12、75、76师共20多个团向红军进攻,徐海东率第36团正面阻击,保证红军第10、11和13师从左右两侧迂回包抄。时值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国民党军队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多次发动强攻。徐海东在陈赓的受命下,指挥全团坚守3天3夜,先后打垮国民党军队20多次冲锋。激战中,部队伤亡大,徐海东脱去上衣、光膀子在阵地最前沿指挥,高呼口号“共产党员,牺牲也要向前倒。”由于他们阻击得力,争取了时间,整个战役歼灭4000多人。战斗结束后,陈赓称赞徐海东这一仗打得好。
升任师长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26个师、25个旅共30万人,向鄂豫皖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攻”。由于敌人兵力强大,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积极推行王明“左”倾路线,战略估计上的错误和搞肃反扩大化,致使红军第四次反“围攻”遭到失败。
同年10月初,徐海东单独率部在英山地区打掩护,在国民党军队分割尾追下,徐海东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经过艰难奋战,徐海东与东路游击司令刘士奇率领的队伍会合。根据中央分局指示,将金家铺一带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统一编成红27军,下辖第79、第81师,全军共4500余人。红27军成立后,向太湖县、宿松县方向前进。10月9日,在趾凤河以东,红27军遭到国民党第46师2个团堵击。徐海东率一团迂回至敌人侧后方,迅速攻占小石门制高点,切断敌人退路,给敌以重大杀伤,红27军其他各团乘势发起猛烈攻击。
10月中旬,红27军遭到国民党第54师伏击,抗击数倍于己之敌,同时组织群众火速转移。10月24日,红27军在官庄地区全歼国民党第32师1个营。之后,徐海东率部占据河东有利地形,与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队隔河展开激烈战斗。11月初,红27军决定渡过淠河,返回皖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徐海东的亲自率领下,第1团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强渡淠河,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11月24日,红27军到达黄安县七里坪附近,与中共鄂豫皖省委和鄂东北地区的红军会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斗争形势需要,撤销红27军番号,下辖两个师分别编入红25军和红28军。红25军重建后,徐海东任红25军74师师长。
1933年4月,鄂豫皖省委决定,围困七里坪。讨论作战方案时,徐海东认为围困七里坪,“第一兵力不足,围点为打援,围城则无能打援,敌人从黄安增援如何打。第二,供给困难,苏区内部粮食匮乏,势必要去白区筹粮,兵力更不够了”。徐海东这些意见被视为“右倾保守”而被否定。结果红军伤亡损失3000人。最后还是按照徐海东等人的意见,撤出对七里坪的包围。
同年6月,红25军又从皖西转向鄂东北,徐海东患病,每天高烧不退,行进中他只好躺在担架上,随同后尾部队缓缓前进。当从黄土岗过公路时,突然遭到国民党31师拦截,大部队过了公路,徐海东带特务连和一些行李、担架队被拦在公路一边,与军政委吴焕先失去了联系。徐海东集合特务连抢占附近的一座山头,收拢起一些跑散的战士和连队,仅有四百多人,他命令担架队、伤病号、伙夫把担的东西扔掉一些,又组成了两个连队。继续走向皖西。
同年10月,徐海东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率领的一支队伍会合,共同组成了红28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国民党急忙抽调3个多师,加紧围追皖西红军。徐海东率部转移进山,昼伏夜动,声东击西,展开山地游击战。不久,政委郭述申患了重病,徐海东一个人带领红28军作战。他指挥部队“屁股后挂镰刀,肩膀上扛粮袋”,在山林里割草搭棚,以野草野果为粮坚持斗争。徐海东制定的斗争方针是不打消耗战,决不和敌人硬拼,要积极向外游击,寻机歼敌,“使部队吃饱穿暖”。为解决部队的冬装,徐海东亲自率领部队,袭击段集、吴桥两处土豪劣绅的布行,搞到600多匹棉布和几百斤棉花,又从叶集买了些棉花,发动干部、战士自己动手缝棉衣,全军1000多人都穿上了新棉衣,每人还发了一副新绑腿。
1934年1月中旬,徐海东指挥部队在固始地区,打垮国民党第45师一个团零两个连;3月上旬,又声东击西,打垮国民党独立第5旅一个团和一部分民团,歼敌800多人,缴获3门迫击炮、4挺机枪、400多支步枪。当时部队向葛藤山转移途中,一天,全军正休息埋锅造饭,饭还没熟,国民党第54师第161旅,从南溪方向围攻上来。徐海东当即命令第84师一个营坚守正面,第82师两个营顺着高山梁,向小石家沟的方向佯动。国民党军队发现大部分红军往山梁上跑,随即集中兵力向小石家沟方向进攻。徐海东让佯动上山的两个营,只留一个排在山头放枪吸引国民党军队,其主力又顺着山沟隐蔽绕向国民党军队的另一侧。当国民党两个团展开正面进攻时,徐海东亲率14个营,从东西两侧迂回至国民党军队侧后,使其措不及防。仅一个多小时战斗,就击败国民党第54师两个团,俘虏1600人,活捉其代理师长柳树春。
共同作战
1934年4月中旬,徐海东和郭述申率红28军在商城的豹子岩与吴焕先率领的25军会合。两军进行合编称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同年7月,国民党5个多师分路包围、追击红25军。当红军转移到白鸭山一带时,国民党军队又分四路围追上来。徐海东却按兵不动,命令部队准备干粮、草鞋,待国民党军队合拢上来,寻机跳出去。连续走了4天,第5天进到长岭岗附近,发现国民党大部队滞留在山坡上,并没发现红军大部队。徐海东遂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和政委吴焕先商议,决定分头带两个营发起突然进攻。经过3个小时激战,打垮国民党第115师,俘虏团长以下官兵3700余人。
同年8月,省委决定徐海东率红军去攻太湖县城。9月3日,徐海东率部队连续行军两个昼夜,突袭太湖城。守城的安徽省警备旅一部在梦中当了俘虏。红军几乎没放几枪,就攻克了太湖县城。这里是国民党的一个后方基地,物资很多,其中枪弹、布匹、药品堆了好几个仓库。红军攻占太湖,附近几个县的人民群众,纷纷起来抗捐抗税,向地主豪绅开展抗租斗争。
11月4日,红25军在葛藤山地区,收到鄂东北省委派人送来的信,命徐海东、吴焕先等速率部队到鄂东北,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11月7日,在商城以南的汤池地区,徐海东率部击败国民党第109师工兵营4个连,突破了麻城到商城的封锁线;接着又在商城西南大柳树击溃国民党第107师两个团,突破了从商城到新集的封锁线。之后,全军以每小时10多公里的速度急行军,越过潢麻公路。行至光山县的斛山寨,徐海东指挥红军与尾追堵截的国民党第107师、第117师4个团进行激战,共毙伤俘4000余人。11月10日晚,徐海东等率部抵达宣化店以北的殷家湾,在此会合了鄂东北省委领导人郑位三以及党中央派来的程子华,听取了党中央的指示。
进行长征
1934年11月,接到中央指示后,徐海东等人率红25军向鄂东出发。途中,部队连续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在光山斛山寨,面对东北军一0七师、一一七师、六十四师和六十五师的三面包围,徐海东率领战士们一举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取得大捷,缴获机枪100多挺,俘敌4000余人。在中央指示红25军战略转移后,徐海东同志主动提出,由程子华同志担任军长,自己任副军长。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长征。当部队行进到河南方城县独树镇时突然遭到敌人1个旅和骑兵团的袭击。徐海东带领部队经过殊死奋战,打垮国民党军的进攻。在经南召到栾川前进途中,再遇追击,徐海东带领一个团占领河西岸的高地后,掩护部队顺利进入陕南。12月10日,正当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陕南庾家河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时,国民党六十师突袭而来,占领了东山坳口及两侧高地。闻讯赶来的徐海东指挥二二三团拼死冲锋,夺回了坳口。程子华、吴焕先率领二二四团、二二五团也夺回了两侧高地,击退了敌人。激战中,徐海东头部负重伤,一颗子弹从眼下射进,从颈后飞出,昏迷了四天四夜,醒来后得知军长程子华也负了伤,徐海东自己伤没好,便支撑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红25军进入陕南半年多,即发展到3700多人,创建了鄂陕区、豫陕区、华阳区游击根据地。
1935年5月中旬,国民党东北军出动30多个团分路围攻红军。鄂豫陕省委和红军领导人在鄂西举行会议,研究对策。徐海东在会上首先提出了“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大家同意这一方针后,他亲率先头部队从陕南二天门地区出发,先向北,再向东,又向南,今天70里,明天80里,天天走,夜夜行,拖着围追的国民党军队长途行进,途经鄂豫陕边界的荆紫关,一举歼敌200多人,补充给养后,继续走。6月25日,走到山阳小河口地区,停下来修整。过了4天,国民党警备第1旅疲惫不堪赶到了袁家沟口。徐海东早已设伏等候,经一天的战斗,歼1800多人,活捉国民党警备第1旅旅长唐嗣桐。
徐海东在转战陕南日子里,时刻关注长征中的党中央率领的中央红军的行动。1935年7月初,红25军跨过终南山,到了西安西南45里的殷家卫。在这里,徐海东从一张《大公报》上得到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后,继续北上的消息。徐海东等确知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已越过草地到达松潘后,他们随即移兵北进牵制敌人,保证党中央率主力顺利北上。8月21日,部队在泾川县城西渡泾河与国民党军队交战,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徐海东代理政委,不久又担任军长。在人迹稀少、供给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他和政委程子华等人,把25军带入陕北革命根据地。
作战陕北
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组成了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这时国民党正向陕北发动第三次“围攻”。徐海东采取“围点打援”“引蛇出洞”的战法,国民党第110师两个团从延安出动,行至劳山,设伏部队突然出击。战斗两个小时,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被打死,3000多人被俘。接着,徐海东指挥红军乘胜攻下榆林桥,又击败国民党4个营,俘获团长高福源。
1935年9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进入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和彭德怀写信给徐海东和红15军团领导人,赞扬了此前徐海东率红25军在鄂豫皖地区的英勇斗争和长征中的行动。
1935年11月初,徐海东在甘泉县的稻佐铺第一次和毛泽东、彭德怀等会见。这次会面,毛泽东还给了徐海东一部电台。随后,徐海东被任命为西北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5军团军团长。11月21日,徐海东率红15军团参加了毛泽东指挥的直罗镇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国民党一个师又一个团,俘虏5300余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6年,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渡黄河东征作战,回师陕北西征作战,以及西安事变中参加保卫西安的行动等。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海东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黄克诚任政治委员。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击败日军板垣师团,徐海东在林彪指挥下,率领第344旅一个主力团,从左翼展开,从拂晓打到天黑,配合兄弟部队,一举歼灭日军千余人。平型关大捷后,他率部随朱德、彭德怀直接指挥的部分部队一同作战,破坏日军从灵丘到团城口、从张家口到代县的交通线,在沙河一带伏击日军。11月,太原失陷后,徐海东奉命率部向河北进发,深入华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2月底,徐海东率部转战山西,在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的指挥下,参加抗击日军向晋东南发起的“九路围攻”。3月,徐海东指挥部队袭击南峪、北峪并拦截日军火车,伏击从石家庄、娘子关增援的日军,粉碎了日军发动的“九路围攻”计划。4月,徐海东率部攻占长治,继后又收复黎城、潞城。6月,徐海东又指挥第344旅两个团,在阳城以北的町店地区进行战斗,杀伤日军数百人,迫使日军暂时放弃了打通山西晋城至侯马公路的企图。
因病修养
徐海东率部转战数千里,从山西打至河北,大小战斗几十次,由于疲劳过度,旧病突发,多次吐血。同年8月奉命回延安养病。两个月后,身体稍好转,即进入了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9月15日,徐海东和40多位干部一起,随刘少奇离开延安,经西安、洛阳等地到达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徐海东被任命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原局(后改为华中局)委员。12月下旬,侦查员向徐海东报告,日军准备向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发动“扫荡”,徐海东经过深思熟虑,迅速制定了打击这股日军的伏击方案。根据徐海东的计划方案,在周家岗一线的反“扫荡”战斗中,仅用三天时间便消灭了日军的辎重队,击毙日军160余人,并缴获了全部辎重弹药,取得了胜利。
1940年3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李品仙、韩德勤部向新四军进攻;地方反动武装与日伪军也频繁出动。刘少奇和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张云逸等,率部在津浦路东西地带与日伪军周旋;徐海东病情严重,躺在担架上指挥着保卫他的一个连队,在津浦路以西地区打游击。
获大将衔
1941年1月6日,蒋介石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制造了“皖南事变”,以上官云相为总司令的第32集团军共8万多人围攻向北转移的新四军9000多人。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等被杀,数千名指战员或战死疆场或被捕关入集中营。病中的徐海东得知这一惨痛事件,实属不安,病情加重。中共中原局把徐海东的心情和病况,电告在延安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同年5月,毛泽东亲自署名发电报给徐海东,“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接到电报,热泪盈眶,反复念叨着。
1947年8月,徐海东奉党中央指示,与一部分伤病干部及家属,从山东撤出,乘船秘密来到大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海东曾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徐海东在大连养病时,周恩来特地来看望他,徐海东说自己长期养病,为党工作的太少了,授予大将军衔太高,受之有愧。周恩来安慰他,“大将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逝世
在“文化大革命”中,徐海东这个躺在床上20多年的“老病号”,亦受到林彪一伙的迫害。他被扣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家被抄,子女被关。就在这种处境下,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说假话,始终强调,“共产党员不能看风头说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半句假话都不能说”。1969年12月,徐海东被林彪等人逐出北京。
1970年3月25日,在河南郑州一个干休所里,徐海东逝世,享年70岁。直到1979年1月25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徐海东等人的追悼会上,宣布彻底除掉加给徐海东的莫须有的罪名,为他平反昭雪,肯定徐海东“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军事思想
军队建设
听党指挥
徐海东认为,党员要服从中央的领导,有提意见的权利,但绝不能背后议论,不允许说党中央的怪话。中央发出指示,他绝对听从。他认为,“革命队伍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力量,只有时刻记着党中央,部队的行动才有方向,才能打胜仗。任何违背党中央、有损于团结的言行都是不能容忍的”。在反对“肃反”扩大化和军事冒险主义的斗争中,他保护了许多优秀的干部,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全军团结
当时中央红军经万里长征后,物资匮乏,供应困难。徐海东号召自己的部队省吃俭用,主动把钱款、布匹、药材、武器弹药等送给兄弟部队。毛泽东曾派人到红十五军团借钱,徐海东将仅存的七千元中的五千元交给了中央,这一举动难能可贵。许多年后,毛泽东还记得此事,感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徐海东的五千块钱。
强调干部素质
在革命战争期间,徐海东认为,想要取得胜利,军事干部就必须有勇有谋,在实战锤炼中不断完善能力素质。
第一,要有勇气,战场上军事干部不能只顾下冲锋的命令,要士兵勇敢向前,自己首先要靠上前去。徐海东要求“营长要靠近连、连长要靠近排、排长要靠近班”。徐海东在指挥战斗中,前面有障碍,他就带队上前开辟道路;后面、侧面有敌情,他就到后面、侧面打掩护。他先后负伤9次,是红军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受伤最多的一位。
第二,要有谋略。在强大优势兵力的“围剿”下,没有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部队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壮大。徐海东指出,军事行动固然要冒风险,怕风险不能打仗;可是不深思熟虑,一味鲁莽蛮干,那不是英雄。一个军事指挥员的责任不在带头冲杀,而更重要的是会和敌人斗智。
第三,要注重实战锻炼。徐海东从亲身经历中得出一条经验,部队是打出来的,实战中出干部,见英雄。他总结出,“以战教战,体会深,见效快。他就是从一个不识多少字的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是从战争中学战争,战争中长才干的。”
纪律严明
在长期的游击斗争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处理好部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重要,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游击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根本不可能成功。徐海东要求部队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越是困难的环境下,越要注意群众关系,处处爱护群众利益。西安事变后不久,徐海东率领红十五军团经过彬县,分三批过境,历时十多天。人民群众初次见到红军,和蔼可亲,买卖公平,军纪严明,莫不交口称赞。
仁爱带兵
徐海东对部队的关心和爱护,是用“家”来形容的。在鄂豫皖边区,因为人数少,每一次战斗,全军都要参加,“枪一响,全家都来了”。徐海东是从士兵逐级升上来的,他深知伤病的士兵想的什么,每打完一次仗,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伤员。每次战斗缴获了吃的、用的东西,他都专门交待,多分给连队和医院的伤病员。在战斗频繁、天天行军的日子里,徐海东常常讲到,“战斗再激烈,绝不丢掉一个伤员;行军再紧张,决不丢掉一个病号”。在行军路上,他发现哪个病号走不动了,就跳下马来,叫病号骑上他的马赶路。
以战养战
徐海东在《保卫红色土地》一文中回忆当时红军的生活状况是“肩上扛粮袋,屁股后头挂镰刀”,供给全部财产只有13块钱。唯一的办法就是靠打仗。打完仗,战士们挥动镰刀割草砍树条搭草房,在山上住下。粮袋空了,战士们就用镰刀挖野菜,采山果。徐海东经常亲自带队袭击敌人后方,从敌人手中夺粮。在反国民党“清剿”斗争中,国民党军队成了他们的“运输队”,在抗日战争中,徐海东又发出了“我们的兵工厂在东京,我们的粮店也在东京”。在冀察晋抗战中,在沙河设伏,打死200余敌人,抢到罐头食品数百箱,部队的供给明显好转,战斗力不断地提高。
战略战术
徐海东的战术思想主要有两点。
其一,诱敌深入,先疲后打。徐海东在战术上采取把敌人放进来打,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地形熟、民情熟等有利条件,首先将猬集之敌化为分散孤立之敌,把强大优势之敌化为弱小劣势之敌。尔后,通过诱敌深入我之腹地,在调动敌人中,变敌之主动为我之主动,转我之被动为敌之被动。最后趁敌疲惫,看准战机,集中主力,突然坚决勇猛地将敌歼灭在运动之中,从而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破“围攻”、扩大我军的目的。
其二,飘忽不定,避强击弱。这种战术以无固定战线、无固定后方、无固定目标、无固定机动作为手段,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在广泛的区域内,实施大范围的机动,在机动中调动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充分暴露敌人的失误和弱点,从而创造战机,以灵活多变的奔袭、偷袭、伏击等方式,以巧制敌,以智歼敌,从而使部队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被动中争取主动。
主要作品
徐海东的《生平自述》,曾是作为干部自传上交给组织的。他晚年躺在病床上,主持编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这支部队作战、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另外,他还写过几篇革命回忆录,是有关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内容,作品有《保卫红色土地》《会师陕北》《直罗镇战役》《奠基礼》等。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中国人民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称,“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邓小平称,徐海东“对党有一颗红心”。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江泽民称徐海东“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徐海东是个“神秘的人”、“阶级意识最强的人”。
墓葬与纪念
故居纪念馆
徐海东故居及亲属烈士纪念馆位于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徐海东故居房子为砖木结构,三间两进,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于2012年10月开馆,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陈展面积160平方米。纪念馆内有徐海东大将陈列室、徐海东亲属烈士墓、纪念碑及徐海东大将骑马花岗石雕像等。徐海东大将及亲属烈士陵园位于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建于1970,由徐向前亲手题写“光荣流血”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内。
永坪会师纪念馆
永坪会师纪念馆位于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的十字路口,由广场雕塑和纪念馆两部分构成,主要展示红25军长征,以及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的情况。永坪会师雕像前,在工农红军旗帜的照耀下,徐海东和刘志丹紧紧握住了双手,身后的战士们喜笑颜开,热情相拥。
海东大坝
1941年秋,徐海东在窝子李村养病期间,看到村庄附近缺少像样的塘坝,当地群众生活用水极其不便,便动员警卫连指战员和当地居民一起修坝蓄水。他亲自研究筑坝点位,关心筑坝进度,帮助解决筑坝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经过一个冬春的施工,一座拦水大坝修筑成功,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个大坝为“海东大坝”。
人物轶事
徐海东与周恩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进行谈判。张学良、杨虎城一见到周恩来,就提出要红军主力到西安附近,以抵抗国民党亲日派对西安的武装进攻,并指名要徐海东领兵前往。周恩来一口答应了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要求。
12月中旬,徐海东奉命率红十五军团日夜兼程赶往西安。 部队进到西安附近,徐海东正准备上床休息,周恩来和杨虎城过来了。周恩来刚要介绍,杨虎城便伸出手和徐海东打招呼。此前,东北军、西北军打了多次仗,现在突然成为友人,徐海东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周恩来表示,眼下红军要积极援助东北军和西北军,红十五军团要迅速开往商州一带。临走,周恩来将自己的军大衣送给徐海东,要他路上挡挡寒风。徐海东率部向南疾进,穿过蓝田县城,抢在国民党进攻西安的一支先头部队前面占领了商州北面的大山。徐海东在商州坚守了十三天,从而保证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之后,徐海东在大连养病期间, 周恩来先后三次专程前往探望。 周恩来的关心和爱护,使徐海东十分感动。
认真读书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部书,不算中国人。毛泽东问徐海东是否看过这三部书,徐海东回答没看过《红楼梦》,不知说的什么。毛泽东风趣地说“那你算是半个中国人。”徐海东把这次玩笑话,牢记在心。他决心要看完这三部书。病倒以后,病情稍有好转,就耐着性子读《红楼梦》。并常就这件事教育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认真读书。
借钱给毛泽东
徐海东是个顾全大局的人。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经济上特别困难,毛泽东写了借条,让管后勤工作的杨至成向徐海东借2000块钱。徐海东找供给部长一问,得知尚有7000元家当,他想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困难大,随即决定,拿出5000元交给中央。若干年后,毛泽东对这件事仍念念不忘。在一次干部大会上,他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的5000元钱。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军事家徐海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12-05
党史上的今天(3月25日).中国政府网.2024-01-06
湖北党史网.湖北党史网.2023-12-05
徐海东.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3-12-05
开国大将徐海东.光明网.2023-12-05
【红色记忆】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中共滁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档案馆).2024-06-10
虎·剧|楚剧《虎将军》.文旅中国.2023-12-05
开国将帅授衔1955 (2023).豆瓣电影.2023-12-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投身革命
组织起义
打游击战
升任师长
共同作战
进行长征
作战陕北
因病修养
获大将衔
逝世
军事思想
军队建设
听党指挥
全军团结
强调干部素质
纪律严明
仁爱带兵
以战养战
战略战术
主要作品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墓葬与纪念
故居纪念馆
永坪会师纪念馆
海东大坝
人物轶事
徐海东与周恩来
认真读书
借钱给毛泽东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