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林
中国女戏剧家、一级演员
贾桂林(1916年—1992年),原名拉弟,艺名小电灯,出生于山西大同市。她是中国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以及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贾桂林的代表作品包括《王宝钏》《金水桥》《血手印》《江姐》和《红灯记》等。她在戏剧领域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曾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贾桂林,这位传奇的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自幼便展现出对戏剧艺术的非凡热爱与执着追求。
8 岁时,贾桂林怀着对艺术的憧憬与向往,毅然拜师学艺,师从杨三娃,开启了她在北路梆子艺术领域的探索之旅。在杨三娃的悉心教导下,她刻苦学习北路梆子青衣、花旦的表演技艺,凭借着聪慧的天资和顽强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各种表演技巧和精髓。
9 岁的贾桂林便勇敢地登上了舞台,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她那稚嫩却充满灵气的表演,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从此,她活跃于晋北二州五县及内蒙古地区,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她的演出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乡村的简陋戏台,还是城市的华丽剧场,都留下了她动人的身影和美妙的歌声。
贾桂林的选择,不仅是对自己艺术信仰的坚守,更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她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那个艰难时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的勇气和决心,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演艺经历
1930 年,出师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忻州、代州、五台、定襄一带绽放光芒。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4 年,应邀参加山西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在这次汇演中,贾桂林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她的名字也从此传遍了整个山西省。
1957 年,主演《血手印》。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贾桂林在北路梆子领域的地位,也为她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0年主演《金水桥》(1980年拍成电影)。电影的上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北路梆子,也为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社会任职
贾桂林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充分彰显了她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贾桂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她凭借自己多年在戏剧舞台上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感悟,深入了解基层文化需求,关注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她利用政协委员的平台,大力呼吁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为北路梆子等古老剧种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她积极推动戏曲人才的培养,倡导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为戏曲事业的持续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贾桂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政协委员的职责,为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她的身影不仅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记。她的努力和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社会活动
任职经历
1955 年,贾桂林积极参与建立忻县专区北路梆子剧团,并担任副团长、团长之职。
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贾桂林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艺术影响力。她以对北路梆子艺术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剧团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贾桂林担任中国剧协理事、山西剧协副主席、名誉主席,忻州地区北路梆子剧院名誉院长及戏校校长等职务,充分展现了她在戏剧领域的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人物评价
贾老师在舞台上留下的光辉艺术成就,如璀璨星辰般照亮了北路梆子艺术的天空。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观众沉浸在那动人心弦的故事和美妙绝伦的唱腔之中。她用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北路梆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对党的一片忠诚,如熊熊烈火般炽热。在党的指引下,她积极投身于艺术创作和演出中,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党的声音和正能量。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文艺方针,为人民群众奉献着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她对人民的拳拳之心,也让人感动不已。她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将人民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她的作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誉。
参演作品
参演舞台作品
获得荣誉
获得荣誉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任职经历
人物评价
参演作品
参演舞台作品
获得荣誉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