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各派教会对初信者传授基本教义的简易教材。又译要理问答、要道问答或教会问答。大都采用问答体,故在中国多以问答称之。词源出自希腊文Katecheo,原意为使(人)听见,有口授的涵义。早期基督教用以向孩童或受洗前(或受浸)的成人口授教理。 6世纪后普遍实行婴孩
洗礼,遂用作对受洗后的儿童或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的教材。
中世纪已有这类著作,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各宗派也纷纷用问答体编写教义初阶,以便于传授本宗教义,并用作考核入教者信仰深度和教义知识程度的规范之一。
宗教改革后的著名教理问答,最早有
马丁·路德于1529年编写的《小教理问答》和《大教理问答》。前者供一般信徒初学之用,内容包括十条诫命、信经、主祷文、圣礼等,至今仍为各国路德宗教会广泛使用。后者比较艰深,用作教士学习
神学和
伦理学的教材。J.
约翰·加尔文编写过两种“
日内瓦教理问答”。其一为非问答体的《日内瓦教会认信文入门》(1537)。另一用法文以问答体编成(1541),有拉丁文译本,
法国和
荷兰的归正宗教会多采用之。此外还有《海德尔堡问答》(1563),作者不详。观点折衷于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之间,曾被
欧洲各国的归正宗教会采用。1619年多尔德区会议承认其可作认信标准。在归正宗中流行最广的是《威斯敏斯特教理问答》,有大、小两种,均作于1647年,次年经威斯敏斯特大会通过。其“小问答”至今仍在
英语国家的加尔文宗教会中普遍使用。英国国教会的教理问答,主要为已领洗的青少年在准备领坚振礼前学道而编订,为此而特别列在1549~1662年的《
公祷书》的坚振礼文中。
浸礼宗也曾编印过多种教理问答。
天主教最著名的教理问答是
耶稣会神学家迦尼修斯编的《基督教义大纲》,内容有211条。1558年第三版曾译成多种文字,重印百余次,在天主教内被广泛采用。还有《罗马教理问答》(1566),原名为《特兰托公会议所颁布的教理问答》,不用问答体,是一种教义手册,由
教皇庇护五世公布。内容有信经、圣事、十诫命和主祷文等,在天主教内享有很高威信。
东正教最重要的教理问答是《菲拉列特教理问答》,为
莫斯科都主教菲拉列特所作,1839年第三版被俄罗斯正教会作为法定问答,译成多种斯拉夫语。内容有三部分:论信(信经)、论望(《主祷文》和《八福篇》)、论爱(十诫和善行)。斯拉夫语系以外的一些东正教会(主要是
希腊正教)对其权威地位持保留态度。对各国东正教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