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
江苏镇江南郊的寺庙
鹤林寺是镇江市南郊最古老、寺院规模最大,古迹、典故最多的寺院。有着与鹤林寺相得益彰的典故和传说,遂使寺院胜迹佳话,传于千古而不朽。
历史沿革
鹤林寺:hè lín sì 寺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郊。始建于晋代。
鹤林寺旧名竹林寺,位于黄鹤山麓,是 著名古寺之一,创建于司马睿大兴四年(321),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相传刘宋武帝宋武帝幼年家贫,青少年时代到黄鹤山砍柴时,头顶常有黄鹤翩翩飞舞。称帝后,遂改寺名为鹤林寺。李隆基开元天宝,僧人元素任该寺住持,名为古竹院。
鹤林寺在唐时范围较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鹤林门。后几经兴废,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该寺靠近城市,山明水秀,风景幽美,自古文人墨客常留连其间,览物生情,吟诗作画,留下许多佳话。唐人李涉《题鹤林寺壁》写道:“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明永乐(1403-1424年)中,寺烬废,僧得月稍治之于磨山下,就是现在鹤林寺所在的地方。弘治(1488年-1505年)中,僧了心开始建殿宇。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秀水钟庚阳招僧德乘居之。吏部尚书陆光祖捐金复寺,傍侵地重建天王殿、方丈、僧、莲亭、竹院。康熙帝乙巳(1665年),僧净能无怠重修寺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丈室。乾隆十二年(1747年),鹤林寺被毁得以修复。鹤林寺有桐城市文宗方苞的重建鹤林寺的碑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镇江水泥厂占据寺庙,碑记是否还在,不得而知。
寺院八景
寺院中相传有寄奴泉、米颠墓、逢僧处、香花桥、杜鹃台、濂溪祠、马祖塔、太傅松八景。
寄奴泉
是当年宋武帝在黄鹤山下务农时,用于灌溉农田的一口井。相传,泉中有白龟,人们疑为龙种,所以,又叫龙泉驿区,大旱不涸。宋绍兴年间有僧求雨获甘霖。
米颠墓
即米元章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迁建在黄鹤山上。传说米芾自愿死后,英灵为鹤林寺的伽蓝神,永护名胜。果然在米元章刚死之后,鹤林寺里的伽蓝神忽然无故倒塌,寺内钟鼓梵乐皆自齐鸣起来,他的生前好友都以为他的英灵来偿宿愿于此了。于是,便在寺外左侧建了一座小伽蓝庙。伽蓝庙与米元章墓相距不远,遥遥相对。墓是他的埋骨之所,伽蓝庙是他的英灵寄托之所。
逢僧处
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的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逢僧处”典故就在这首诗上,逢僧处替代了竹院名。宋苏轼来游鹤林寺,培竹莲池上,即为苏公竹院。
太傅松
据说鹤林寺曾经有十三棵古松,年代久远。到了明代,寺里有不争气的和尚,拟将这十三棵古松砍掉卖钱用。这件事被杨一清知道了,杨一清特地出钱把十三棵古松赎了回来,“十三松”就被人们称为“太傅松”了。清人余京《米南宫墓》的诗,讲的“山荒樵经十三松”,就是此松。
濂溪祠
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祠,在鹤林寺西。周敦颐读书寺中,在古竹院东谷中,旁凿莲池,后人在其地建祠祀之。明知县庞时雍增修石莲池和光风霁月亭。光风霁月亭,是黄庭坚取周敦颐语名之。周敦颐以爱莲著,也就是在鹤林寺门前开凿了一个大水池种植莲花。此池后来被称为“濂溪池”,又称白莲池。白莲池上还有座苏轼诗中提到的斗鸡庵。
杜鹃楼
又名杜鹃台,因重阳节开花得名。相传唐贞元(785年-804年)中,有一位外国和尚,自天台将以药养根在钵盂中的杜鹃花属,来到鹤林寺种植。每年开花,杜鹃花有一丈多高,有二位十二花神女子游于花下。周宝自泾源县调任浙西节度使,神仙殷七七亦来镇江市,上演了一场杜鹃花在重阳二度开花的传说。后兵火焚寺,杜鹃花根株不存。宋咸淳八年(1272年),寺僧植,后枯死。元延丙辰(1316年),里人戈道恭家圃有杜鹃,乃移植鹤林寺。杜鹃台旁建造的杜鹃楼,乾隆歙县进士程重修。此楼现在仍在,总算还有杜鹃之痕迹。
香花桥
香花桥,又叫升仙桥。传说是司杜鹃花的仙女,往返天上人间的一座桥。因为杜鹃花属是仙花,天上仙女司完杜鹃花后,就从这座桥上返回天庭。这座桥就在靠近杜鹃花附近的寺外。
马祖塔
又叫马素塔,又叫玄素禅师塔。是玄素禅师圆寂后,在磨笄山腰处建的坟塔。在杜鹃台后,有李华撰写的塔铭。
鹤林寺八景以外,历史痕迹还有古墨林,不幸的是毁于咸丰战火。曾有赵构书籍田诏;苏轼书所作鹤林、招隐诗呈刁约诗;米芾书“城市山林”四字;绍兴市二十六年(1156年),僧法永书“黑漆光菩萨赞”;嘉定甲申(1214年)八月,岳珂题古竹院僧房诗;绍定元年(1228年),冯多福次韵诗;淳祐乙巳(1245年)三月,王野鹤林寺二绝句;景定五年(1264年),陈均二绝句;明董其昌书元素禅师简友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须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立在屋中;还有唐李华撰故径山大师碑铭等等。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寺院八景
寄奴泉
米颠墓
逢僧处
太傅松
濂溪祠
杜鹃楼
香花桥
马祖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