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武村
四川省安县花荄镇红武村
红武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花荄镇,是一个浅丘自然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583户,1695人,党员45人。
简介
两年多来,红武村党支部在大力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形成了关西蜜柚、水产、畜禽养殖四大支柱产业;同时新、改、扩建了540平方米的办公楼,建成了全县第一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建成了村民学校、农民图书室、科技惠农专家服务基地等。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县级文明村,平安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经济建设
正当红武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起步腾飞之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在几十秒钟之内,地动山摇、房屋塌,使红武村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农民房屋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两委办公楼、多功能农民活动室、科技惠农超市、农村卫生站、农民技术培训中心等公共设施和辅助设施540平方米全部损毁;塘堰20口,沟渠3600米严重损毁,村道水泥路10处断裂;养鸡房垮塌5户1100平方米,砸死蛋鸡12000余只,剩下的蛋鸡因受惊吓均不能产蛋;年产2500万匹页岩砖红武砖厂烟囱垮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厂房、轮窑成为一片废墟,宿舍无法住人电力设施、通讯中断,全厂处于瘫痪状态。水产损失严重;农户房屋倒塌84261平方米,形成危房31266平方米,全村90%的村民无家可归。经初步统计,红武村在这次“5.12”大地震中共造成造成经济损失3810万元。
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村两委在第一时间内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杜少友任组长,村委会主任王世友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红武村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原红武村党员服务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应急抢险队、生产自救互助队、公共防疫队、社会治安维护队、志愿者服务队,这几只队伍成立后,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他们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投入到抢救人员的战斗中,在短时间内从废墟中救出3家9人;搭建防震棚100个;抢出粮食、农具、家具、衣物等物资价值80余万元;随后,他们又活跃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抢收油菜籽80余亩、小麦42亩,抢种玉米39亩,为家中缺劳动力的村民栽秧500余亩。他们还对本村的595个防震棚和公共场所进行了每天一次集中消毒;这几只支队伍还坚持夜间巡逻,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红武村社会和谐稳定。汶川大地震至今,全村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并且这几只支队伍从5月15日至今,每天坚持到县、镇、村、组装卸、搬运救灾物资。据不完全统计,装卸、搬运物资300余吨,不但受到县委、县府,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赞扬。这几只队伍就是这样,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成为红武村在地震后老百姓心目中的主心骨,红武村两委像一座灯塔照亮了老百姓的心,照亮了老百姓抗震救灾生产自救、努力前行的道路,增强了老百姓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决心,更得到了红武村村民的交口称赞。
自然资源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31亩,人均耕地0.67亩,主要种植小麦、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47.0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3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3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有44户饮用井水,有4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4户通电,有3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6.36%和86.3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63.64%和36.36%);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1辆。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0亩,有效灌溉率为38.1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6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种植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往县内。2007年畜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9.4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4.23%,该村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1.1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2万元,占总收入的42.82%;畜牧业收入49.41万元,占总收入的54.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0头,肉牛15头,鸡350只);林业收入0.74万元,占总收入的0.81%;第二、三产业收入1.34万元,占总收入的1.47%;其他收入0.61万元,占总收入的0.67%。农民人均纯收入3236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6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回龙山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碧溪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5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7人。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44户,全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其中农业人口193人,劳动力10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10人,白族1人,汉族18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7人,五保户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人,党员中男党员1人,女党员6人,团员17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经济建设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特色产业
农村经济
文化教育
人口卫生
村务公开
基层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