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山
大成山
大成山原名凤形山。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途经当地时,在凤形山著书立说并开馆办学。因历代帝王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后人遂改称凤形山为“大成山”?山上的学堂一直延续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山后有一池,终年水黑如墨,传说这是孔夫子所遗洗墨池。到山前,顺着陡峭的百级石阶拾级而上至山顶,可见一座题名“紫阳仙观”的道观,道观后面一高大坚固的石墙雄峙山顶,这就是大成山寨。山寨围墙长1里,最高处高10米,最低处也有7米左右,全是用长2米、高宽约50公分,重约千斤的大石依山顺势修建而成。寨墙呈封闭状环护山顶,形成约13000平方米的平台,只在西、南各开一洞门,整个寨墙固若金汤,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当地老人曾春阳介绍,寨子兴建于清代中期。清咸丰年间,兴隆场一带土匪出没十分猖,当地有钱人为躲避匪徒的抢掠,集资在大成山顶采石建寨。山寨从咸丰六年开建,至咸丰八年历时两年建成。兴盛时期,寨内树荫遮天,鸟语花香,有房屋数十间,至民国时逐渐败落。解放后,山寨的房屋分给当地数十户无房农民居住。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繁荣昌盛的兴隆场镇,栋栋崭新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争相拔起,加上住在山顶很不方便,大多数住户都相继搬到山下街上住楼房了,山寨内只有几户人家尚未搬迁。
树根‘浮雕”
过窄小的寨门洞拾级而上,就到了寨内。虽然寨内藤蔓丛生,树木横斜,房屋因年久失修,大多破损不堪。但从寨子的布局和规模仍能想象到其兴盛时的景况。
大成山最令人叫绝的还是山寨西南面外墙上的黄树根“浮雕”。该处寨墙上十余株黄葛树盘根错结,或簇或单,牢牢地吸附在寨墙上。其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如同一组组自然生长的镂空雕,整个寨墙宛若一座由多幅图景组成的长近100米的文化浮雕墙,蔚为壮观。
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黄桷树全都是长在寨墙半腰处,且寨墙石头与石头之间只有极窄的缝隙,而每一棵都比面盆还粗,其重量可想而知。这些大树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牢牢地附生于垂直无依的石墙上的呢?
据守道观的79岁老人唐定高介绍,自他小时候在山寨玩耍时,这些黄葛树就有了。过去的城墙为了防人沿树攀越,是不可能种树的。黄桷树十分耐旱,生命力极强,其来源可能是风携或飞鸟衔种掉入石缝而生。其根系十分发达,看似柔软,实则力大无比。石缝虽窄,但日久天长随着根系渐长渐粗将石缝撑大,黄桷树便牢牢地附生于墙上。如果将树根全部剥开,就能看到里面的石头大多已变形,甚至已被树根“捏”得支离破碎。
道仙传说
在大成山寨,当地人讲述最多的应当是道仙张紫阳的故事。
唐朝末年,道家鼎盛,各地纷纷建起了道观,大成山紫阳观也就建于此时,初时道观并不叫紫阳观,后因宋初道人张紫阳在观中炼丹修道,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得民爱戴,改名紫阳仙观。
张紫阳生于唐朝末年病卒于北宋元丰年间,享年99岁,葬于大成山南寨门大黄桷树下,据传此处就是他修道时炼丹之所,如今尚有墓碑留。
在兴隆镇关于张紫阳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最富传奇的是“摘叶飞舟济寒士“的故事。相传张紫阳原是宋初浙江天台缨络街进士,又是气功少阳派南宗始祖。年过古稀后辞官修道,寻求治病炼丹药方至安岳兴隆场,因慕名大成山留居道观,时人遂称道观为张道观。有一年,兴隆场一贫苦书生进京赴考落第后无法返回故里,正在计无施时,在梦中遇见张紫阳。张紫阳顺手从树上摘了一片树叶,叠成船形放于水中,让书生闭眼上船。书生十分疑惑:“用一片树叶怎可能回家?”书生心想反正都无计可施何不试一下,于是将信将疑依言照做。只听得两耳风声飕飕,睁开眼时已到了大成山一水井旁。
紫阳寺
位于安岳县县城南30公里的兴隆镇大成山上。相传,唐开元(714~741)时,此山上建有道观,宋雍熙(984~988)年间,名道张紫阳(浙江天台缨络街人),晚年修真于此,故名“张道观”。张紫阳,本名张伯端,为中国道教南宗派创始人,著名高级道教学者。据说,张道长曾帮助滞京落第举人返回家乡,张道长仙逝后留有碑记。清康熙(1662~1723)时,举人的后裔唐一榜感恩报德,捐资建庙,塑张道长像于庙内,命名紫阳寺。乾隆三年(1738)和咸丰六年(1856)曾两次扩建此庙,为大成山增光添彩,一时灯火辉煌。直到解放前,前来烧香拜佛者仍络绎不绝。解放后停止宗教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该庙被毁。大成山上因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回龙桥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烈士陵墓(大成山烈士墓),   1992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得到台陆虔诚志士数千人捐资,重建“紫阳寺”,2002年11月12日县民宗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海内外前来大成山紫阳寺烧香拜佛的香客和游客总人数已达150万人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树根‘浮雕”
道仙传说
紫阳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