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紫河,又名东坝河、梅家河,是西河较大的支流,是
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
四川省西充县古楼镇境内,向东流经古楼镇、
金源乡,
南部县大堰乡、
东坝镇、
梅家乡、
大富乡、
铁佛塘镇,于铁佛塘镇黄店村汇入西河。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
西紫河是嘉陵江右岸二级支流,西河支流,发源于西充县古楼镇境内,向东于南部县铁佛塘镇境内注入西河,全长约46公里,上游截流形成了3000余亩的水面的
八尔滩水库,建设斗渠、农渠、支渠达250余公里,遍及西充,南部两县的13个乡(镇),有效灌溉面积达2.5万余亩。解决了15万人民的生产及生活用水,附近13个乡镇粮食丰收得到了保障,使灌区真正的成为了鱼米之乡。
西充县境内,西紫河短小急促,河面较窄,河流流量较小,支流较少。自西向东流经了
古楼镇和
金源乡。于
古楼镇进入
南部县境内。
西紫河发源于西充县古楼镇境内,拥有几十条支流,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自东向西流,最后注入西河。横跨
四川省西充县和南部县。
西紫河很早就开始了开发,1957年在东坝乡(现东坝镇)白马滩建成了南部县第一座自制木质水轮机安装3.2千瓦的
发电机台的白马滩小型水电站,第一座农村小型水电站的诞生,加快了南部县小型水电站建设步伐,实现了由火电到水电零的突破。
西紫河从
大堰乡纯阳山村进入
南部县,在青狮子山下形成一个滩。由于滩的两边是丘陵地貌所形成的狭谷,1958年,南部县依据这里的有利地势截流了
八尔滩水库。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水深常年保持不变,库区周围树木繁多,风光秀丽,湖岔湖弯多,湖岸线优美,景观边际效应好。具有
河漫滩、台地、丘陵三层景观带。同时湖岸灌丛和
乔木高低错落,自然田园风光原汁原味,景观层次丰富多彩。
八尔滩水库集雨面积203平方公里,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拥有3000余亩水面,20多个岛屿,控灌南部、
西充县13个乡镇1.83万亩农田。库区有鸟类20多种,野生鱼类10多种。白鹭、
野鸭、山鸡四处可见,鲤鱼、鲢鱼、
中华鳖畅游其间,生态环境优良。
西紫河上有多座桥梁涵洞,
古楼镇境内有杨家坝桥、何氏祠桥,
大堰乡境内有纯阳山涵洞,大堰桥、大堰口大桥,
东坝镇境内有打子滩1号大桥、园坝寺东桥、园坝寺西桥、龟山庙桥、向阳桥、曙光桥、连心桥、正街桥、中学桥、顺南桥、禹王桥、小学桥,
梅家乡境内有梅家东桥、梅家桥,
铁佛塘镇境内有黄桷店桥。
1956年3月,南充专署水利科在
南充县走马乡团滩河水电站现场举办农村小水电建设技术培训班,
南部县水利科派宋中龙、谢益昌等干部及木工9人前往学习,时间两个月,回县后即在部分小河滩上进行
小水电站规划,首批规划的有建兴乡(今
建兴镇)河头寺、大王乡(今
大王镇)断桥、升钟乡(今
升钟镇)墩子河等处,在计划试点中东坝区再三要求将已建水坝的
东坝乡(今东坝镇)白马滩列入规划并首先试点,县委根据专区所配电机容量3.2千瓦及河流状况和东坝乡在三天内已筹足建站资金的热情,决定在东坝乡白马滩修建本县农村第一座小型水电站。电站于1956年10月动工,由县水利科宋中龙等设计、施工,自制木质水轮机,安装3.2千瓦
发电机一台,用8号元丝架设输电线路约一公里至东坝场,安装水磨两副、轧花机两台供农副产品加工,总投资4400元,经
南充专区水利科工程师邓英验收合格,于1957年
元旦正式发电投产,参观群众络绎不绝,无不啧啧称道,为南部县水电建设展示了新的前景。
第一座农村
小水电站的诞生,加快了
南部县小水电建设的步伐。全县按先建坝搞加工集资,再安装发电机的步骤规划兴建了小水电站6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