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社会心理学
实验社会心理学
实验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现象。自1879年W.冯特创立心理实验室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将社会心理学的问题引入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对社会心理现象的量化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历史沿革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1860年,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发表了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随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作品相继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麦独孤和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尔波特和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方向。尽管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的社会促进实验是最早的尝试之一,但奥尔波特和默德的工作使得实验社会心理学在美国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出版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40至50年代,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了顺从的研究,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焦点。70年代,归因理论成为研究的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研究方法
实验社会心理学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系统观察、比较文化研究、档案研究、测量法、统计法、模拟法、访问法和问卷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可以追溯到1897年N.特里普利特的研究,他发现了社会促进现象,即集体环境下个人工作效率高于单独工作的情况。此外,他还研究了儿童在集体和单独工作状态下的效率差异。这些实验虽不完美,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证明了社会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和解释。
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上,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美国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最多的国家,其研究课题具有代表性,影响着其他地区。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课题不断丰富和深化,涵盖了社会促进、顺从、攻击、吸引力、人际知觉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更注重现场研究和应用研究,强调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的相互验证。
社会定律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心理现象,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受到两者的双重影响。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尤为紧密,两者的研究对象和侧重点各有不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个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丰富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实验结论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社会知觉、态度、大众传播等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关的理论。例如,卢琴斯的第一印象实验、凯利的晕轮效应实验、阿伦森和弗里德曼的态度研究、阿施的顺从实验等。尽管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有时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实情境,但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准实验设计等方法,以改进实验研究。高级统计方法也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便利。实验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学科的成熟和完善,但也需要注意实验结果的过度概括可能带来的问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社会定律
实验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