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通镇(BeitongTown)位于
浦北县西南部,全镇辖14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通镇常住人口为46597人。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被誉为"水果之乡",大宗企业以烟花炮竹和外贸编织为主。该镇的福多堂村是全国文明村。
北通镇镇党委下设33个党支部(党总支),其中村党支部(党总支)14个,社区党支部1个;党员1475名,其中农村党员995名。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千米。自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全镇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镇人民抓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2019年上半年,实现财税收入700多万元,同比增长9.7%;农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34万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0.38亿元,排名全县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迅速,15个村(社区)提前一年半完成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
党建
在党建方面,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相衔接的路子,按照"
科学教育富村、经济强村、文明建村、依法治村、民主理村"的"五村"建设要求,以"创星争旗、规范管理"、"城乡联谊、
三级联创"、"党建带团建"活动为载体,实行"六卡"联谊帮扶卡、承诺公示卡、督查反馈卡、联创绩效卡、奖惩激励卡管理;实施"五大工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党建扩大工程、党建双优工程、党员先进性示范工程、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争创"五个好"红旗乡镇党。
历史沿革
北通古称北塞。明成化七年(1471年)属万安乡,
崇祯九年(1636年)廉州府在今北通设置北塞兵营。
清代属万安团、万安乡。
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建圩,取名“北塞圩”。民国22年(1933年)属三十七区(北塞),民国38年(1949年)属合浦四区下的北塞乡。后来经商的人多了,认为“塞”字对做生意不吉利,便改“塞”字为“通”字,称“北通”至今。1950年12月至1951年4月,北通为
合浦县第九区,从南至北,分别设大务乡、北新乡、社良乡、博学乡、楠垌乡、三合乡。1951年4月北通改为合浦县第十六区。1957年11月,改称北通大乡。1958年11月撤销北通乡与龙门乡,北通与龙门合并为北龙公社。1961年3月,撤销北龙公社,改设为北通人民公社。1966年10月,曾一度称为红卫人民公社。1969年10月复名为北通人民公社(辖三合)。1984年9月,撤销北通人民公社,与三合分乡,改称北通乡。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2年10月改称为社区)。1993年12月撤乡建镇,称北通镇至今。
地理环境
地处丘陵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武利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土壤肥沃。境内山脉东西走向,较高的山有仙女岭,海拔526.5米;石祖岭,海拔654米;
尖峰岭,海拔754米。主要河流有武利江,境内流程约15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平均温度13.6度,7月份平均温度28.4度。年平均温度21.5度。年平均降雨量1524.4毫米。年日照时数1796小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等。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通镇常住人口为46597人。
经济
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23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财政收入78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1元,比上年增202元。镇党委荣获县"十星级"党委,招商引资、财税、村镇建设、
计划生育、生态
甲烷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均获得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状况
为了振兴北通经济加快北通发展,北通镇围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2‰以下"这四大指标,实施八大工作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和乡镇企业发展、抓好小城镇建设、抓好交通设施建设、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计划生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抓好科技教育工作、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简介
北通镇种植荔枝、
龙眼60000亩,香蕉20000亩,养殖业以养鸡为主,平均年养鸡250万羽。
具体内容
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开展党建、生态长廊大会战,以清湖福多堂生态绿色家园为示范村,推进"八改十化",建设绿色家园,全镇建设示范自然村16个,建设沼气池539座。在干部管理方面,实施了"一线工作法"和"干部监督网"工程。
社会
城镇建设
简介
福多堂村坐落在广西
浦北县县北通镇的南边,位于
钦州市至浦北
二级公路旁,全村100户人家,400口人,是一个水果生产专业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发展
2002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福多堂村土地肥沃,风景优美,但由于长期以来臭水横流、脏乱不堪而默默无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福多堂人开始向往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住宅楼房化、庭院绿色化、道路硬底化、厨房家具现代化、厕所卫生化、电视闭路化、电话程控移动化的美好日子。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福多堂人拉开了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帷幕,向脏、乱、差的环境宣战,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在建设农民怡乐园过程中,共拆除了9间厨房、30间猪舍、24个旧式厕所和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旧屋破房,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室、村道改造,疏通了沟渠,铲除了蚊蝇生地,清理了卫生死角,村前村后进行绿化美化。如今,漫步在别墅与绿树交辉相映的福多堂,仿佛置身于城市的公园里,环境幽静,景色怡人,真叫人流连忘返。
在创建文明村的实践中,福多堂人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壮大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是促进文明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于是,他们利用本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
亚热带水果的优势,大力发展香蕉、荔枝等优质水果。针对本村
种植业强而养殖业薄弱的实际,又发展养猪业,利用猪粪猪尿生产清洁的能源-
甲烷,沼气用来照明、做饭,沼渣作肥料用来浇果树,走“猪-沼气-果”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的良性循环,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又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推出以观光采摘生态果为主的吃农家饭、体验
农家乐的民俗旅游,建起了占地100亩的生态
观光园1个,绿色生态庭院30个。到福多堂村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从而使福多堂村的生态旅游很快就名声大远扬。此外,该村还结合靠近
二级公路的有利条件,发动村民搞起运输、修理、商贸等多种经营,使村民增收门路更多,生活更有保障,不断走向富裕。
建设文明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村民的素质,村民的素质提高了,又有利于文明村创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此,该村着眼于提高果农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开展科普活动,向群众传授推广致富实用科技。每年都举办科技培训班,邀请
科技人员或专家讲课,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达1000人次。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公约、文明公约,规范村民的行为。同时,经常邀请法律工作者给村民上法制课,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注意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起了农民剧场、图书馆、篮球场、宣传墙等文化娱乐设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实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同时,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组织治安巡逻队,确保村里的平安。村风民风始终保持良好,连续几年没有“黄赌毒”和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获得荣誉
十佳乡镇
为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创先进、争优秀、当先锋,推进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个人,
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荣获“十佳乡镇”称号,
钦南区龙门港镇南村党总支部书记包培才获“十佳学用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