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
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原地区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日子。“十六夜,炸麻花,扛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俗音乐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所以当有人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衣服穿,好东西吃,还不需要做家务。
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
扛笆斗舞火把
正月十六傍晚,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开始“扛笆斗”。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规定,总是先要从河边水码头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扛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今 年粮食收成愈好。
正月十六舞火把,源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在我们农村,仍然每年都要上演。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每当正月十六的下午,就到集体的窑厂搬来一捆芦苇草,阿华从家里偷来几角钱到商店买来小鞭爆,于是我们几个人就认真地扎火把。当然,决不会忘记在火把中间要放上几只小爆炸。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就盼望着太阳快点落山了。
当我们扛过笆斗以后,就立即开始舞火把了。那时,土地刚承包到户,我、阿华、康勇等几户的承包田刚好在一起,我们几个人就把火把点燃了,在承包田里纵横交错地奔跑。据说,火苗窜得越高,那年的庄稼收成越好。火把映红了我们的脸,火把中的小爆炸让我们既害怕又兴奋,大人们站在田看着我们,脸上溢满笑容。
舞完火把后跨火把。据说跨火把能驱除晦气,迎来好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从冒着火苗的草把上跃过,有时,我们能来回不停地跃,引得大人们一片赞叹声。
炸麻花撩人骂
大人们都跨完火把回家炒汝阳麻花了,炒麻花就是把玉蜀黍属放在铁锅用火烧了炒,有的人家没有玉米,就用稻谷代替;据说,炒麻花能炸老鼠眼睛;玉米愈炸得凶,老鼠就死得越多。父母亲在家里炸麻花时,此时的我们玩性正浓,继续我们自己的游戏了。
老人们说,十六夜如果被人家骂最吉利,俗称骂“晦气”,能去掉一年的晦气。所以,当大人回家后,我们几个伙伴就在农庄上到平时最爱骂人的王婶家撩他们骂。通常的做法是三步曲:敲窗户、踢门、放鞭爆。
我们来到王婶家,先是“咚咚”地敲窗户,看她不开骂,我们接着就踢门,还不开口骂,我们就把白天准备好的小鞭爆点燃,从门缝里丢进屋里。使尽了各种手段,往往收效甚微。你别看王婶平时骂人不眨眼,庄上人都称她“野马蜂”,可正月十六夜她就是不开口,惹急了就从床上爬起来,吓一吓你,不过,我们一听到脚步声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次,阿华由于用力过猛,把王婶家窗户上的玻璃敲碎了,第二天,王婶告状,害得我们几个挨饱打了一顿。现今想起,好象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送牛桩子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中原地区传统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送牛桩要八个男人参加,最好是不同姓,其中一定要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这八个人是白天就约好了,晚上先到邀请的人家吃晚饭,酒足饭饱后,等大部分人家都睡觉时,这八个人就去偷牛桩了。偷的物品有砖头、碗、鞋子等。被偷的人家一定要男孩多,还要在庄上有势力,有人缘。东西偷好了用红纸包好,交给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拿,这叫抱桩子。然后就一起到主人家。到了以后,年长的就开始喊好,后面的人就应和,当然全部是恭喜主人早生贵子之类的。抱桩子的小伙子就抱着偷来的物品,爬上主人睡的床上,睡一会儿,最后还要撒一泡尿在床上。再把桩子恭恭敬敬的交给主人保管。几个人再次吃饭喝酒,一直到很晚才各自回家。各人要守口如瓶,在人家未生孩子之前,决不能提送桩子、偷桩子的事,否则就不灵验了。
等到主人家生下男孩的时候,一定要到被偷物品的人家去报喜。双方小孩互认对方为干爹,干娘,结成亲戚,这就是为什么要偷有势力、有人缘人家东西的原因。小孩的名字也十分有趣,偷什么叫什么。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儿,偷的鞋子就叫鞋儿,直到长大了才改用大名。等到小孩一周岁时,偷桩子的人家要回报被偷的人家,偷什么还什么,一还十或一还百。如偷人家一块砖头,就还人家一百块砖头;偷的是一双鞋,就还人家十双鞋。
彝族习俗
彝族是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但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却格外的热闹,这一天除了要杀鸡全家团圆吃汤圆吃好酒好菜和祭拜先祖之外最要说的就是嫁老鼠的姑娘了
这一天村里的男孩们女孩们(5岁-13岁 长大了就不好意思去了)就要在白天约好晚上去嫁老鼠的姑娘 并组队,3人-15人(人数最少3个更多不限制),白天还要准备好晚上要敲的道具锣,但是因为小时候没有锣并是用烂铁盆来代替的(若是想讨家人暴打 大可以偷家里的洗脸铁盆去敲,小时候偷过一次,吾差点卒,享年8岁),
到了晚上,约好集合便在街上敲这些“锣”,分出一个人 一路放炮仗,一路敲进别家门,楼上楼下各个房间都要进去里面敲 喊(喊:用彝族话大喊,乱叫,怪叫,杀猪声 马叫声 猫叫声,随意叫)【嫁老鼠的姑娘 其实就是赶老鼠,吓老鼠 以便赶走老鼠 不再来偷吃粮食】,也可以在主人家放炮仗(注意是每次放一个 不是一串,也有主人家进门就吩咐好 不得放炮仗),完了之后便等主人打赏,主人家会打赏些新鲜包好的腊肠,腊肉,糖,钱,还有鞭炮,还有酒,一些主人抠门就然我们一人吃一块主人家酒席上的肉(鸡肉 鸭肉鹅肉都有),我们不高兴了就不走了,直到打赏满意才走。然后出发到下一家干同样的事;
还有些人家小气舍不得给我们打赏,然后听见附件有人敲着锣放着鞭炮来了就赶紧把自家的拴上,我们来到敲门也不开,叫也叫不开 只好作罢去下一家,于是我们这帮小鬼就学聪明了 路上不放炮仗 不敲锣,(悄悄的进村 放枪的不要)悄悄走到主人家门前 把门踢开就进去 进去之后就开始敲锣 大喊赶老鼠...完了等主人家打赏就又去下一家;
当然也有些人家 即便我们已经进了门,也说什么我家没老鼠 不用你们赶 快出去,我们就不走了 除非给了打赏才走,只要进了门就要打赏;
应该一个村的小孩队伍也多,也有2个或多个队伍一起进了一家的,主人家就得打赏多份。
半夜大家都累了就分分打赏的这些东西便各自回家睡了,也有大家一起把这些东西拿到村井旁 生火煮这些东西来吃,吃前要拜泉井,吃完再各自回家睡觉;
(笔者来自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杨武镇 麻栗湾村,这些是我们彝族的风俗甚是热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扛笆斗舞火把
炸麻花撩人骂
送牛桩子
彝族习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