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典雄,1958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周光召基金会“农业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与产地环境质量研究中心副主任。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
农业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性耕作,水肥耦合, 节水农作制度,土壤水肥调理剂,土壤水与养分迁移等方面的研究。
经16年研究,蔡典雄研究提出了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新理论和生态扶贫理论,建立了我国北方旱作农区保护性耕种技术体系、主要类型旱地农田水肥耦合模式、旱地水肥胁迫下的CGR植物生长动态模型、土壤水肥调理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及模式、农业立体污染新概念和新成果等。在全国组织了10多次大型国内外学术会议,培养和联合培养出博士生8名、国内硕士12名生,
比利时硕士生4名。目前,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多篇),核心报刊文章10多余篇,主编6部(其中2部英文专著)和合作出版著作3部,协助
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保持耕种技术、保水剂农业应用、节水保技术、土面液膜”等
科学教育片6部,制作完成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教节目1部,累计获得国家奖、省部奖和技术鉴定成果等各类科技进步奖有12项。
从1997年完成建设中国农科院洛阳试验站后,先后在
洛阳市旱地农业试验站参加了“七五”国家旱农攻关专题“北方旱地农业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八五”国家旱农攻关专题“旱地农田作物水肥效应及其水肥互作关系研究”、 “九五” 主持了国家旱农攻关专题“主要类型旱地农田水肥耦合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十五”期间在洛阳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国际与国家专题或课题,包括:国家科技部的“863”课题“区域节水型农作制度与节水高效旱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节水农业标准项目(项目中专题)”、“行走式多功能抗旱灌溉机具与成套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开发”、科技部平台项目“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水
环境监测重要技术研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液膜覆盖保墒技术中试及产业化”;中比国际合作“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研究”和“
华北地区黄土养分流失控制与最佳利用”;石油部“农用乳化
沥青的研究”;农业部“节水能力建设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增产关键技术的引进”;“
土壤改良剂推广项目”、“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国家计委“高效节水农业应用研究开发基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十一五”期间,围绕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方向,在
洛阳市主持实施近20项国内外项目,主要包括:北京市重大基金项目“北京市城市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研究”;财政部“农业立体污染科技创新条件建设”、“
土壤有机质提升”;科技部重大项目“农业立体污染中农田土壤碳氮污染防治模式研究”、科技部863专题“旱作抗旱节水施肥/培肥技术模式研究与集成”;农业部948 项目“节水农作制”、农业部野外台站建设项目“旱地农业生态野外台站建设”。
国际合作项目包括:申请到
英国三家基金会(NERC、NESC、DIFD)支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生态系统服务与扶贫效益——中国区域现状分析与战略研究”、韩国政府支持的“
沙尘暴土壤特性研究”、
比利时法拉芒政府支持的“坡耕地水土养分保持研究 ”、荷兰农业部的支持的“Agro-Park和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技术与研究”、
德国ESIA项目“
地下水资源管理 ”、中日联合基金课题项目“防止面源污染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世界粮农组织重大项目“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缺水)措施与战略研究”等。
蔡典雄担任资划所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室主任,全国旱作节水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和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粮农资源开发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节水农业咨询专家,国际土壤与耕种学会(ISTRO)中国分会主席,农业部洛阳旱地农业试验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