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
郑少泉,博士,国家二级研究员。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龙眼枇杷牵头专家;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副理事长,《果树学报》、《中国果树》、《中国南方果树》编委等职。
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12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福建省首届优秀人才”,2013年被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主持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名)、福建省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名)、福建省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1名);其他国家、省部奖10项。出版专著4部;研究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4个;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郑少泉潜心研究果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与品质生物技术20多年,在龙眼枇杷种质创新和可持续利用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同行认可的业绩,为推动我国龙眼枇杷学科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主持的“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枇杷圃”已收集保存龙眼枇杷种质资源1077份,世界第一;育成龙眼枇杷系列新品种23个,通过审定5个。作为第一完成人“枇杷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中国园艺学会热带亚热带果树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福建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福建果树》主编、《中国南方果树》、《福建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编委,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委、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万州区政府科技顾问。
主持项目
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项: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龙眼、枇杷种质更新复壮与利用”(2006-20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台湾果树新品种与品质新技术引进创新”(2007-2010)科技部“福建省沿海地区抗旱耐盐碱优异性状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2007-2012),福建省公益科研院所专项“龙眼枇杷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技术研究”( 2009-2010)。
获得荣誉
主持的“枇杷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获200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持的“龙眼良种筛选、示范基地建设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持的“晚熟龙眼优质枇杷品种创新及区域化经济栽培示范研究”获得200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优质大果晚熟杂交龙眼新品种“冬宝9号”2006年获得品种认定(第1名),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主推品种;
主持制定龙眼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主编出版《龙眼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021年10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拟表彰对象名单。
发表文章
近5年发表学报以上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
(1)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antifatigue effects of longan (Dimocarpus longan Lour.) seed 多糖 Phytother Res. 2010, 24(4): 622-624. (SCI),
(2) 超声波法提取龙眼多糖工艺研究。中国食品学报, 2008, 8(2): 76-79,
(3) 高多糖龙眼杂交新品系“高宝”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2008, 23(4):387-391,
(4) 晚熟龙眼新品种‘冬宝9号’. 园艺学报, 2006, 33(5):1166-1166,
(5) 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多糖含量的比较. 果树学报, 2006, 23(2): 232-236。
目录
概述
社会兼职
主持项目
获得荣誉
发表文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