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罗拉摩·法兰卡斯特罗
吉罗拉摩·法兰卡斯特罗
吉罗拉摩·法兰卡斯特罗(Girolamo Fracastoro, 1478-1553)出生在意大利的维洛那,并在意大利北部的古城宝杜接受教育。他一生所习甚多,且成就非凡。除了医学的论述外,在数学、地质学、占星学、以及植物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此外,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留下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诗篇。因此可说是一位当代大师级的学者。
生平
24 岁那年(1502 年),便在宝杜学府任教,後来回到他的故乡维洛那行医与著述。他是罗马教皇保禄三世驻在杜兰陀的主治医师,由于当时瘟疫流行,他曾建议把教皇的枢密院(Council)迁到波罗那。
西元 1521 年,他写了一篇极为著名的拉丁文长诗,共三册,叫《西佛里斯──法国疾病(Syphilis sive de morbo Gallico)》(正式发表于西元 1530 年)。这首诗篇是描述一位名叫西佛里斯(Syphilis)的年轻牧羊人,被太阳神阿波罗以疾病陷害的故事。在诗文中,他详细地描述了这个疾病的病症,以及如何造成这位牧羊人全身溃烂的情形。
由於这首诗非常流行,因此从拉丁文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法文、德语、以及英文。这是人类最早对梅毒病的完整描述,而诗中主角西佛里斯的名字--Syphilis,也因此成为梅毒的正式英文名称。
梅毒是在 15 世纪末期才传入欧洲的一种性病,相传这疾病的来源,是由跟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远赴南美洲的士兵与团员带回欧洲的,而他们染病的来源则可能是当地的印地安人。这些士兵回到欧洲後,大部分加入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军队,成为佣兵,去围攻意大利地区的那不勒斯王国。而另一部分的士兵,则加入拿波里王国对抗法国军队。
介绍
由於这些军人的引入,使得梅毒那不勒斯地区盛行,因此,当时的意大利人称呼这疾病是「法国疾病」;而法国人也不甘示弱,称这疾病是「意大利疾病」。有趣的是,这种不名誉的性病,也成为当时敌对国家互相揄的题材。例如,葡萄牙人便称呼这疾病是「西班牙疾病」,而西班牙人也用「葡萄牙疾病」来回赠葡萄牙人。总之,梅毒的英文名称Syphilis,就因法兰卡斯特罗的那首诗篇而流传了下来。
法兰卡斯特罗是多才多艺的,除了在医学方面的论述外,他还写过有关乐理、数学、以及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例如 1538 年他写了一部名叫《同心轨道论》有关天文学的书,这部书影响了同时代的尼古拉·哥白尼对星球在宇宙中运行的看法。之後哥白尼也在 1543 年出版了他不朽的名著--《天体运行论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法兰卡斯特罗在 1553 年 8 月 8 日去世於维洛那附近的卡西,享年 75 岁。他的全部著述在死後两年,即 1555 年,在威尼斯出版,但是诗集则迟至 1728 年才在宝杜出版。
对传染病学的论述
法兰卡斯特罗在医学上的最大贡献,当属他在传染病方面的论述。他在 1546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传染--传染疾病和它们的治疗〉。在论文中,陈述了他对传染疾病的看法。基本上,他认为疾病是可以传染的,而传染的媒介则是一种「微粒状物质」。这种微粒状物质可以在病人体内自行繁殖,可以从一个寄主传染到另一个寄主,可以经由直接接触而传染,或是经由衣物、毛巾、床单等媒介而传染,甚至可经由空气而传染,因此疾病不是由神秘的力量(意指神鬼)所引起的。
当然在现代,我们已经了解他所谓的微粒状物质就是微生物。而他所论述的微粒状物质的繁殖现象与传染现象,也完全吻合当今微生物学的理论。
法兰卡斯特罗也把蛋白质的腐化和疾病联想在一起,因为腐化的蛋白质就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他是第一位对梅毒斑疹伤寒做出详细描述的医生。他的医学观点主要来自灵感,有些预言的性质,而不是经由观察与实验证明得到的。然而在 16 世纪没有显微镜的年代,法兰卡斯特罗能够提出这种超越时代的传染病理论,点明了微生物的存在与致病的原因,可说是微生物学的先驱了,他也因此被推崇为传染病学的鼻祖。
细胞发现与细胞研究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的研究历史
细胞(cell)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後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虽然他并非真的看见一个生命的单位(因为无生命迹象)後世的科学家仍认为其功不可没,一般而言还是将他当作发现细胞的第一人。而事实上真正首先发现活细胞的,还是荷兰生物学家安东尼·列文虎克(列文·虎克)。
1674年,雷文·霍克发现微生物,他也是历史上可找到的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业馀科学家。
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博物学即二十世纪後期所称的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的总称)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提出:「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所组成,细胞里面都含有些会流动的『液体』。」却没有具体的观察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1824年,法国植物学家杜托息(Henri Dutrochet,1776~1847)在论文中提出「细胞确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造」又因为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因此观察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比动物细胞更容易观察,也因此这个说法先被植物学者接受。
19世纪中期,德国动物学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进一步发现动物细胞里有细胞核,核的周围有液状物质,在外圈还有一层膜,却没有细胞壁,他认为细胞的主要部分是细胞核而非外圈的细胞壁。同一时期,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1804~1881)以植物为材料,研究结果获得与施旺相同的结论,他们都认为「动植物皆由细胞及细胞的衍生物所构成」,这就是细胞学说的基础。
成就
德国施旺和施莱登之後的十年,科学家陆续发现新的证据,证明细胞都是从原来就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而至21世纪初期的细胞学说大致上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点:细胞为一切生物的构造单位、细胞为一切生物的生理单位、细胞由原已生存的细胞分裂而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
介绍
对传染病学的论述
细胞发现与细胞研究
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