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锡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蹇锡高(1946年1月6日-),是中国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家,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他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并担任该校教授和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蹇锡高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创新和产业化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聚合改性和耐热高分子材料。蹇锡高于1969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随后在该校化工系工作了12年。1981年,他获得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位,并在该校高分子材料系工作了5年。1988年,他前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教授。1991年,他回到大连理工大学,担任高分子材料系系主任。2007年,他成为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蹇锡高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69年—1981年,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作。
1981年—198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工作。
1986年—1988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88.3-1990.8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1991年—2006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改性和耐热高分子材料。从分子结构设计结构出发,研制新单体和新聚合物,研究合成反应路线,合成工艺,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耐热高分子材料,并开展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研究。目前承担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军工配套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防合作研究项目一项。
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朱秀玲,博士,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守海,博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陈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荣获“辽宁省首届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杨大令,副教授,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
获得授权专利
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pes及制备法、含二氮杂酮联苯结构聚醚酮及制备法、磺化杂萘联苯聚醚酮质子交换膜材料及其制备法。
蹇锡高获得了16项发明专利,2项专利被评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12项技术已产业化。
获奖项目简介
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酮(PPESK)及其制备法项目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省市重点攻关等项目的综合成果之一。经查新检索和专家鉴定确认属国际首创、原始创新、居国际领先水平。其合成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产品收益高,易于精制,成本较低,性能/价格比最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环境工程等行业,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实施本技术产业化而合资组建的大连宝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500t/a生产线,产品已销往国内外,市场扩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
其获奖的“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新型pes酮及其制备法”取代国外进口产品,推动了国内材料领域尖端科技的进步。“杂萘联苯聚醚多元醇砜系列高性能没药树及其应用新技术”项目属于特种有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辽宁省十五重点攻关等项目的创新成果之一。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国际首创,是一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其深加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核能、石油化工等领域。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0年,蹇锡高培养硕士研究生78名,博士生75名,博士后2名,访问学者3名,一名博士生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团队建设
2018年,蹇锡高院士领衔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教师团队”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讲座报告
2019年3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在主楼C308报告厅举办蹇锡高院士聘任仪式暨“蟒山讲坛”第十期学术报告会。蹇锡高院士作了题为“新型耐高温杂环聚合物及其应用研发进展”的专题报告,从问题导向、技术研发及创新应用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性能材料的优势及应用领域。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蹇锡高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涂料、耐高温高效功能膜等领域做出了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
蹇锡高院士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研究高性能工程塑料,为国家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石油大学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团队建设
讲座报告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