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
文华殿大学士,秦始置。汉朝为
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刘欣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
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
北魏亦曾改称中尉。
南北朝,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故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无疑。
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唐、
五代十国、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御史中丞遂废。
清代,
督抚常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时以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习称督抚为中丞。
叙事
御史中丞,秦官也,掌贰大夫。汉因之。
御史大夫本有两丞,其一曰御史丞,一曰御史中丞,谓之中者,以其别在殿中,掌兰台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休有光烈。至成哀间,改大夫为大司空,而中丞更名御史长史,出外为台主。
光武复曰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献帝权置大夫,而中丞不省。魏初罢大夫,改中丞名官正,复为台主,寻又改曰中丞。晋宋之后并因之。已上并见《汉官》及《齐职仪》。后《魏书·官氏志》云:后魏改中丞为中尉。
《五代史·百官志》云:
北齐又改为中丞。隋室讳中,省中丞,增持书
御史之品以代之。按:持书
侍御史,本
汉宣帝时
路温舒上书,宜尚德
缓刑,帝深采览焉。季秋后请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持书,故曰持书侍御史。后因别置,冠法冠,与符玺郎共平理廷尉奏事。其后历代并置之。至隋增品,代御史中丞之职。
唐朝初因之,贞观末省之。唐初因之;贞观末省持书御史,又置中丞;
龙朔二年改为司宪大夫,
咸亨初复旧。
事对
【专席 分路】《
续汉书》云:傅巨公拜御史中丞,与
司隶校尉、尚书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魏氏春秋》曰:故事,御史中丞与洛阳令相遇,则分路而行,以丞主多逐捕,不欲稽留。
【石室 兰台】《环济要略》曰:御史中丞有石室,以藏秘书图谶之属。《汉官仪》曰:御史中丞二人,本
御史大夫之丞。其一别在殿中,兼典兰台秘书,外督部
刺史,内领
侍御史,受
公卿章奏,纠察百僚,休有烈光。
【举劾案章 休有烈光】《
汉书》曰: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其一别在殿中,举劾案章,故曰中丞,休有烈光。见兰台注中。
【肃内外 分黑白】《傅宣别传》曰:宣为御史中丞,明法直绳,内外震肃,甚有威风。《汉书》曰:
鲍宣,字贡君。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无回避 不吐茹】《
续汉书》曰:
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惮之。
王隐《
晋书》曰:
熊远,字孝文。迁御史中丞,中宗每叹其公忠,谓远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劲,可谓王臣。”
【奏弹夜警法鞭储傅】《晋中兴书》曰:王恬,字元愉,为御史中丞。值海西公废,太宗即位。未解严,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
梅陶《自序》曰:余居中丞,曾以法鞭皇太子傅,亲友莫不致谏。余笑而应之:“堂高由陛,皇太子所以崇于上,由吾奉王者法。吾其枉道曲媚。”后皇太子将见延请,赐以清燕,于是太子礼敬之如师。
【
周处正绳 陈谦奉法】王隐《晋书》曰:周处,字子隐。为御史中丞;奏征虏将军石崇、大将军梁王彤等,正绳直笔,权豪震肃。《续汉书》曰:陈谦,字伯让,拜御史中丞。执宪奉法,多所纠正,为百寮所敬也。
诗
【隋江总《赠孔中丞奂诗》】我行
五岭表,辞卿二十年,闻莺欲动咏,披雾即依然。畴昔同寮,今随年代改;借问藏书处,唯君故人在。故人名官高,清简肃权豪;谁知怀九叹,徒然泣二毛。
箴
【晋
傅咸《御史中丞箴》】百官之箴,以箴王阙。余承先君之踪,窃位宪台,惧有累垂翼之责,且造斯箴。以自励,不云自箴,而云御史中丞箴者,凡为御史中丞,欲通以箴之也。煌煌天文,众星是环;爰立执法,其晖有涣。执宪之纲,秉国之宪;鹰扬虎视,肃清违慢。謇匪躬,是曰王臣;既直其道,爰顾其身。身之不顾,孰有弗震;邦国若否,惟
仲山甫,山甫是明,焉用彼相;莫扶其倾,淮南构逆。实惮汲生,赫赫有国,可无忠贞。忧责有在,绳亦必直;良农耘秽,勿使能植。无礼是逐,安惜翅翼;嗟尔庶寮,各敬乃职,
无为罚先,无厥力。怨及朋友,无惭于色;得罪天子,内省有。是用作箴,惟以自敕。
其它
据《新唐书·宰相表》,唐代由御史中丞直接升任宰相者,共11例。具体情况如下:
延载元年(694),以御史中丞
周允元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圣历二年(699),以检校御史中丞
吉顼为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元和二年(807),以御史中丞
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年(815),以御史中丞
裴度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820),以御史中丞
萧俛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820),以御史中丞
崔植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长庆三年(823),以御史中丞
牛僧孺为
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和九年(835),以御史中丞
舒元舆为
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会昌二年(842),以御史中丞
李让夷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顺二年(891),以御史中丞
徐彦若为户部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
景福二年(893),以御史中丞
崔胤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果以
安史之乱作为
唐朝前后期的分界,那么,上述11例中,仅有2例出现在唐前期,另外9例均出现于唐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