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村概况 东门村位于
花桥镇东南面,于
宣城市水阳、养贤镇相接,辖16个村民组,约4.5平方公里;730户,人口3180人,承包面积2820亩,集体水面410亩,荒山造林400亩,设有5个党小组,正式党员79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女性党员8名,平均年龄51.8岁。东门村依山傍水,瓜果飘香,有各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东门渡古窑址被
湾沚区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单位,湾东路、宣水路穿村而过,2.9公里村村通贯穿全村。水陆交通便捷,村内有自来水厂一座,卫生室四所、饲料
加工厂两家,粮油加工厂三家和小学一所,其中双龙饲料有限公司为芜湖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生态村”称号。
正文
村情概况
近年,村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大 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村集体收入超过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去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被镇党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班子不团结而闻名,在2002年的村支部换届中,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调整了村级支部班子,将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推上了支部书记的岗位,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首先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做到照章办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把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增进班子团结,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好支部班子民主生活会,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树立正气,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好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要求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并注重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为了让群众放心满意,村里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村里的帐务帐目、集体资产的经营情况、粮补的发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全部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也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实了基础。
同时注重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党建、维稳、
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办事”的运行机制。
加强理论和技能培训 提高干部群众素质
针对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意识和本领不强的实际,村党总支依托综治活动室和党员电教播放室为主阵地,加大对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青年积极分子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截止目前,村已举办实用技术、政策理论、法律知识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达到72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每位村干部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多了,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增强了,真正达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目的。
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载体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镇党委统一安排和部署,村党总支在巩固和提高“五好”村党支部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因事因人设岗、自主自愿、方便操作”的原则,设置了
计划生育监督指导岗、科技示范岗、打更巡逻岗等5个岗位。建立和完善无职党员动态考核公示制度和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党员监督和季度、年度考核。党总支通过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构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为民办事实力
一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该村一方面积极组织全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为农服务工作,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盘活资产和村级水面效益,2005年10月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将林场进行低产林改造,向外租赁承包和水面发包,通过公开发包两项共计创收57万多元。
二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民心。工作中,该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首先,村党总支经过研究后,投资15万元,修通了花东路东门段的砂石路2000米和各村民组的砂石路,投资2万余元改造了汉口电站,引进外资兴办自来水厂一座,解决了全村70%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另外,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有线电视安装入户。通过对水、电、路以及其它公益事业的建设,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村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农民要想富就必须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抓产业结构调整,走科技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在抓好粮食生产上,该村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种植,发展优质稻生产,同时村党总支还积极与本镇龙头企业——芜湖双丰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发展定单农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仅此,农户每亩多增加收入100余元。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村党总支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规划和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经果林和苗木花卉。
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路子,党总支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求村干部和党员每人要掌握2门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村党总支还积极邀请农技人员到该村给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农业适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村党总支利用本村东门渡集镇及
湾沚区县委给予的边贸特区的优惠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商贸业,在本村的东门渡街道建起了长500多米的商贸一条街。目前,两侧门面、餐饮业个体门店、摊位已发展到100多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完善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三个议事组织”,坚持议事组织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使村各项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深化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程度,加大了监督力度,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由群众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检查审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2002年以前,村级财务比较混乱,由此群众反响很大,干群关系紧张,为彻底消除群众心中的疑惑,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村邀请了镇纪委、农经站对村级财务进行了清理,并针对村民意见较大的东门渡集镇开发,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了规范清理,并将结果及时向村民代表和群众进行公布,消除了群众的疑虑,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提高“三个文明”建设水平,为此村党总支积极向广大村民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标准;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狠抓“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共有“五星级”以上文明户217户。为把工作落到实处,村内重点工作及时向全村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在财务收支方面,严格执行监督小组审批入帐制度,做到及时入帐、帐实相符,手续完备;邀请镇司法员到村讲课,加强对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全村刑事发案率为零,社会治安良好;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