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
寺院主体建筑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的正殿,也称大殿。“大雄”是佛教主释迦牟尼的德号,是对他的道德、法力的尊称。佛经说他能降伏五阴、烦恼魔及死魔等各种魔,威高德上。《法华经·踊出品》赞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因殿内供奉的主尊像是释迦牟尼,所以称“大雄宝殿”,也有称释迦牟尼殿的。殿堂供奉的主要佛像,即在诸尊中以某尊为主、为本而特尊崇之,称为主尊,也称为本尊。由于佛教内部宗派的不同和时代崇尚的变化,正殿供奉的主尊就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有释迦牟尼或毗卢佛或接引佛的一尊像、三尊像、五方佛像。佛像两旁通常塑有摩诃迦叶阿难陀像。有的在大殿两侧和殿后还分别置十八罗汉和三大力士及海岛观音像。
名称由来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左面为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右面为西方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门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之“宝”字,即“三宝”,是指“佛像为佛宝”、“藏经为法宝”“僧侣为人宝”。
区位布局
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的正殿,也称为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所供奉的主尊一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一般来说,大雄宝殿的正中是主尊佛像,大殿两侧分别位列十八罗汉,主尊佛坛后面为三大士像,其中位于主尊正后面,与主尊靠背、面向大雄宝殿后门的为海岛观音像或其他观音像。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不完全相同。大殿内的佛像只有一尊时,一般为释迦牟尼佛像。有的大殿在佛像两旁分别各有一位比丘,一年老,一中年。年老的名叫“摩诃迦叶”,中年的叫“阿难陀”。这种造像方式,称为一佛两弟子。
在大雄宝殿中所供奉的佛像,由于佛教宗派的不同一集时代尊崇不同,通常有一、三、五、七尊的差别。如果是供奉一尊像者,多为释迦牟尼佛,或是毗卢佛,或是接引佛。如果是供奉三尊佛,多时横三世佛或坚三世佛。横三世佛即是左边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右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中间释迦牟尼佛。竖三世佛则是东边是过去世界迦叶佛,西边是未来世界弥勒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如果是供奉五尊佛,则是五方世界佛,即是左首第一位南方世界宝生佛,左首第二位东方世界阿*佛,右首第一位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右首第二位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如果是供奉七尊佛,则是过去七佛,即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依次排列。另外,大雄宝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如果大佛殿中间一尊供奉的是毗卢佛,那么也有在毗卢佛前供奉文殊菩萨与普贤两位菩萨,或供奉帝释天或梵王天。这时大佛殿也会被称为毗卢宝殿。毗卢宝殿的两侧则会供奉二十四天尊。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据说,佛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睺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十国以后,或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或者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惰阇分为二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
造像特点
释迦摩尼一般有五种造像姿势,分别为:
(1)成道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双膝上,结定印,右手置右膝上,掌心向内,手指指地,表示大地做证,为解救众生不惜牺牲一切的言行。
(2)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膝上,右手向上屈指做环形,名为“说法萤”。
(3)布施像。站立姿势,左手下垂结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右手屈臂上伸结施无畏印,表示能够施于众生勇气和无畏精神。
(4)降生像。童子形象,上身赤裸,下着短裙。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佛经称,佛祖降生后,即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并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同时做大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所以,造像中凡为此种手印者,均为释迦牟尼降生像。
(5)涅磐像。即卧佛像,根据其涅磐情形塑造。右则面南而卧,右手支颐,自在安详。
文化活动
2023年10月9日,少林寺举行大雄宝殿全堂佛像开光法会。
著名庙宇
万福寺
万福寺的大雄宝殿于1999年农历十二月初七日奠基兴建。由梅州市荣誉市民吴倡伦和侨贤林松源居士捐资独建,是一座古典殿堂式的建筑。宝殿宽29米,深27米,高15米,建筑面积783平方米。重滴水,瓦瓷,是寺内规模最大、建制最为庄严的宝殿。大殿屹立在万福寺的最顶层,居高临下,雄视整个寺宇院落。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属于歇山式。其殿顶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在古建筑中,歇山顶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前后左右四个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的建造形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风格比较庄重的建筑上。而大雄宝殿殿顶则采用的重檐歇山顶式。所谓重檐,是歇山顶之下,又有短,四角各有条短垂脊,共13脊。重檐歇山顶式在整个古建筑的规格等级中仅次于皇宫大殿的重檐庑殿顶形制,其第二檐与重檐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所以整座建筑物的造型,显得富丽堂皇。
大殿正脊是大雄宝殿最高点,中央是各长达4米的瓷制五彩双龙护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正脊两边各置立着一只大口张开形似气吞屋脊的鸱,这一建筑工艺构件叫鸱吻。鸱吻是我国建筑正脊两端装饰的形式之一。在中唐至晚唐时期,鸱尾发展演变为带有短尾的兽头,兽口大张,正吞着屋脊,尾部上翘而卷起,被称为鸱吻,又叫蚩吻。蚩被认为是龙的儿子,而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寓意。除了正脊以外,四岔脊各安置五个琉璃瑞兽。
宝殿四周矗立着20根7米高、半米粗的大檐柱,其中正面6根檐柱由花岗石石打磨而成,两侧及背面14根檐柱以钢筋水泥柱加水磨石抛光制作。四周以大理石屏风连结20根石柱,组成四面回廊:20根石柱顶端,承托着20根镶金描彩方檩,显现出宫殿式古佛殿的庄严和雍贵。整座大雄宝殿共有48根大柱,代表接引佛四十八个大愿。大殿的匾额楹联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道德理念和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的完美组合,具有深邃的文字内涵、高超的书法艺术品位,给人以清新、高雅的艺术享受。这种匾额楹联艺术是大雄宝殿的一大特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十国,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佛教额楹联是佛教文化最直接、最通俗、最简捷、最广泛的表现形式。大雄宝殿的额、楹联装饰则蕴含着佛教文化的精髓,既是书法艺术的精品,更是佛教文化的宣示。
五台山
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要殿堂,庙内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殿院有古松两株,浓荫蔽日。还有三通纹龙石碑,一通是1677年(康熙十六年)御制菩萨顶牌,通高4.6米;一通是1749年(乾隆十四年)御制菩萨顶碑,通高5米;一通是1811年(爱新觉罗·颙琰十六年)嘉庆皇帝到五台山时所立清凉山记碑,通高4.7米。大殿为三开间,面宽13米,进深12.3米,殿基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重檐抱厦,黄琉璃瓦盖顶。门口有一副对联,联曰:“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殿内设置和塑像有着浓厚的藏传佛教风格。梁架上悬挂着乾隆御區一块,上书“心印毗县”。佛坛之上,后面横置三座须弥座,正右结跏跌坐释迦牟尼佛身穿袈裟,双臂自然弯曲,双手端放胸前,作说法印。左右分立着摩诃迦叶阿难陀两位大弟子。右尊结跏趺坐着接引佛,左尊结跏趺坐着药师佛。三佛后面皆有背光,桃形、上塑火焰、莲花、飞天、小佛等纹样,顶端造迦楼罗,施彩绘,异常华丽。前塑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像和他的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克珠杰·格勒巴桑布。佛台之下,两侧兀立着威严的韦驮将军和密迹金刚。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区位布局
造像特点
文化活动
著名庙宇
万福寺
五台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