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町(英文名:Ximending)位于中国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西门城外,是指中华路、康定路、成都路、汉口街之间的区域。
1895年5月,日军进入台北城,西门町于1896年兴建并启用。1897年至1945年间,西门町地区陆续出现了多家戏院和娱乐场所,如“台北座”、“荣座”、“芳乃亭”等,并逐渐发展成为台北的休闲娱乐中心。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西门町地区也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西门町地区进行了多项城市更新和改造工程,包括捷运西门站的建设、徒步区的规划与发展、以及电影主题公园的开设等,使其成为一个集购物、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繁华商圈。同时,西门町地区也注重公共环境的改善和文化艺术的推广,如涂鸦艺术街的成立等。
截至2020年,西门町总面积1.5公顷,拥有小香港、电影街、川菜街、运动用品、特色小吃、美国街、明太子街等几个特色街区。
名称由来
西门町的地名起源于日本占领时代,当时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台北城内,而西门区域就是他们的休憩场所。1896年,这里有了第一家戏院“东京亭”,1922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
历史沿革
早期
1895年5月,日军进入台北城,6月在清朝布政使司衙门(今中山堂址)宣布开始殖民台湾。1896年,西门町兴建启用。1897年,西门町“台北座”开幕。1902年,西门町“荣座”开幕。1904年,西门町椭圆公园启用。1907年,西门町由“浪花座”改组而成的“朝日座”开幕。1908年,西门町八角堂商场(包括西门市场)开幕。1911年,西门町“芳乃亭”开幕。1916年,西门町新高馆改组为“世界馆”开幕。1920年,西门町“新世界馆”开幕。1922年,“西门町”正式出现在台北地图中。1924年,西门町“芳乃馆”开幕,世界馆改造成世界2馆开幕。1929年,西门町“世界三馆”(在大稻埕)、“世界四馆”开幕。1935年,西门町“台湾剧场”、“国际馆”、“大世界馆”开幕。1936年,西门町“芳明馆”、“公会堂”开幕。
日本投降后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台湾电影设置场在台北植物园成立,西门町美丽都戏院(原芳乃馆)开幕。1950年,西门町成都路“上海香港百货商店”、“南洋百货公司”开始营业。1951年西门町,八角堂由上海人承租,改为“红楼书场”开幕。1952年,西门町万国戏院开幕。1953年,西门町红楼改为剧场型态演出,新世界戏院发生爆炸案。1955年,西门町台北戏院开幕。1961年,西门町台湾剧场改为“中国戏院”开幕,中华商场(八栋)完工。1961年4月,西门町中华商场落成。随即设立国货推广中心,所陈列各式商品都是当时最新产品。1960至1970年代,是西门町中华商场鼎盛时期,原本规划1楼为店面,2、3楼为住家。随着商场蓬勃发展,2楼也渐渐改为店面。1964年,“松下电器”公司在信栋南端楼顶搭建巨型霓虹灯箱招牌,“大同电器”及“和成卫浴”也架设霓虹灯广告。闪烁的霓虹灯成为中华商场标志,也是台北市的标志。1969年,台北市政府为增进交通安全,兴建中华路武昌街行人天桥,衔接“爱”栋与“信”栋。1971年,天桥连接东西向的武昌、汉口、开封街,直通2楼,连贯各栋楼商场,也让2楼店家生意兴盛起来。到了1980年代,随着台北市东区的崛起,西门町中华商场不再引领时代潮流,也不再是民众逛街购物的首选之地,随即衰落并拆除。2000年,西门町捷运西门站完工,板南线通车,西门町接受商业司辅导形象商圈计划。
21世纪
2001年,西门町区吉祥物征稿、中国戏院歇业、西门町吉祥物-西门酷客诞生。2002年,西门町管委会改名为“西门町街区发展促进会”、促进会前往中国上海进行交流活动。2003年,西门町来来百货结束营业、电影主题公园举行动工典礼、SARS疫情冲击西门町、电影主题公园挖出日据时代台营煤气公司红砖建筑残迹。2004年,西门町日新戏院歇业、由欣欣晶华影城接手经营日新戏院,改名为“日新影城旗舰店”、西门町街区发展促进会“2004年西门町消费护照”发刊、西门町电影街与美国街列入台北市商业管理处“台北市商店街区重点辅导计划”、“点亮西门”-西门町耶诞装置活动。2005年,《2005年西门町消费护照-春夏版》发刊、举办“西门町流行资讯网站”启动记者会并正式宣布启动、西门町电影主题公园正式开幕、《Juicy西门嬉游志》发刊、“西门町流行资讯网站”第二期改版上线、西门地区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动工(西宁南路50巷,昆明街96巷)、2005台北西门购物节。2006年,完成西宁南路50巷,昆明街96巷(美国街)徒步区、“可口可乐”与西门促进会共同举办“斗酷西门城”封城活动,让西门町出现有史以来首见的封城现象、台北金马影展于11/10在西门町诚品武昌店揭开序幕。2007年,电影“六号出口”推出寻找小薇悬赏六万元、绝色影城开幕、在西门町电影主题公园举办仲夏户外派对-市集、音乐、电影、台北金马影展分别在信义威秀影城、西门町日新威秀影城和in89豪华数位影院播出、西门町“涂鸦艺术街”正式成立。2008年,西门促进会与万华区公所签订“台北市西门町部分街道家具经营管理合作案”、可口可乐斗酷西门城活动攻占西门町、“西门冬季恋歌”活动,西门町点灯活动。
方位布局
西门町(英文名:Ximending)位于中国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西门城外,是指中华路、康定路、成都路、汉口街之间的区域,包含:小香港(片仓通),位于成都路27巷。刺青街,位于汉中街和西宁南路之间的小巷。电影街位于台北市武昌街二段。川菜街,西门町的康定路25巷就是俗称的川菜街,各式川菜馆林立。运动用品,西门捷运六号出口,峨眉街、中华路一带。特色小吃,在武昌街及汉口街和峨眉街巷子前端。美国街,昆明街96巷,是年轻人的美国街。明太子街,是俗称的后街广场。文创设计,西门町是台北市最能反映年轻流行的商圈,除了电影街、各类潮流小店之外,其实还藏着不少洋溢设计与美术品味的文创小铺。
街区文化
青少年文化
独秀自我
西门町的商家商品类别、店家汰换率以及追星活动等现象,反映出其独特的青少年文化。自日本占领时代起,西门町就被规划为娱乐特区。1998年,西门町更新为行人徒步区,成为大型流动展场,其中的人和事成为焦点,被人观看的同时也在观看他人,“秀自己”成为青少年奉行的生活态度。街区环境支持青少年梦想,昔日制作秀场礼服的老店面也开始做小朋友的生意,提供各种角色扮演的服饰。周末傍晚,常有青少年在街头表演,吸引人群围观。
喜新厌旧
西门町的店面多为小型,注重装潢,贩卖流行饰品和限量玩具。店面翻修频率高,变化迅速。青少年作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喜新厌旧速度极快,商家需紧跟流行风向以吸引他们。
疯狂追星
西门町在周末和假日成为青少年聚集的徒步区,也是各大唱片公司活动造势的场所。活动中常可见到青少年追星族的身影,西门町成为他们与偶像面对面接触的平台。
饮食文化
西门町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多元风貌。著名老店如上海老天禄与美观园的兴起,亦受当时环境之影响。中华商场建成后,进一步推动了西门町的商业发展,电影院、歌厅、夜总会纷纷涌现,同时随着文艺活动日益频繁,咖啡厅也逐渐增多。漫步西门町时,不妨留意那些西式咖啡厅,或许其中隐藏着许多名人轶事,等待你去发掘。
此外,昆明街与成都路附近,诚品西门商场对面有一条小巷,俗称“川菜街”,以川菜为主打,中午时分,餐馆老板娘总是笑脸迎人,招呼前来觅食的上班族。
西门町丰富的电影文化也孕育了独特的“影食文化”。每逢周末新片上映,戏院附近便聚集各式小摊贩,售卖香肠、花枝丸等小吃,宛如夜市一般。然而警察一到,众人便迅速散去,未及拿取食物的客人还需跟随躲避警察的小贩,方能品尝到热腾腾的小吃。在西门町,“影”与“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红包场文化
尽管西门町是年轻人的地盘,但早在原国民政府迁驻台湾之后的西门町,其繁华程度可媲美上海十里洋场。1954年,当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繁荣的政策,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西门町的体现便是娱乐事业的多元化,电影院、大型商场纷纷开业,歌厅、舞厅一家接一家地开幕,华灯初上、夜夜笙歌,仿佛是昔日上海十里洋场的缩影,也显现了当年撤退来台的异乡人对家国的怀念。其后由于歌厅、舞厅急速增加,登台的歌星竞相跑场,单纯的歌曲演唱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秀场文化。
在歌厅文化逐渐褪色的当下,专为喜爱听老歌的歌迷所开设的红包场便出现在西门町。一般红包场的表演,通常是台上歌手一边演唱经典小调,一边走下台与在座的叔伯熟客亲切问候,而客人也会回赠红包给演唱的歌星。据报道,1981年至1990年代中期,每天穿梭在全省红包场的客人有三万多人,促使红包场店家数快速增加,最多时高达近二十家。随着西门町成为青少年流行文化圣地,观光红包场的顾客日益减少,“红包场”这个名词也随着日渐凋零的老顾客,慢慢走向历史。
西门町后街文化祭
每年推出的西门町后街文化祭,利用不同主题串联西门街区创意能量,集结丰富多元的在地特色流行文化(嘻哈舞蹈、DJ音乐、街头涂鸦、饶舌、花式篮球、街头滑板、单车运动等),推广街头文化融入在地精神。
2015年加入怀旧电影元素,除了扶植西门町当地团队外,更拓展新团队,结合在地店家、社区大学、街头篮球及亲子活动,利用街头运动、音乐、展览、电影将新旧文化交融其中,多元在地的后街资源重新整合,增加后街文化之丰富性。活动从2015年6月12日展开,将持续到12月12日,欢迎有兴趣的民众至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参与活动、相互交流。
林默娘
2017年2月,西门町街区发展促进会和台湾漫画家韦宗成作品《冥战录》合作,以女主角林默娘担任西门商圈守护神,建立商圈形象特色,引领西门町流行文化,台北灯节也特别制作了林默娘花车,于灯节期在中华路、峨眉街口的人行道上展示。后来参加花灯游行的“动漫版林默娘”花灯引发争议。花灯造型亮相后,网友不满角色外观与原著相差甚远,圆圆大眼被指“像是用圆规画的”,形象仿佛“邪神”。连韦宗成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自嘲“在台湾邪神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后来到现场重新为花灯上妆。
主要景点
特色街道
小香港(片仓通)
真正“巷子内”的年轻人,一定知道小香港,位于成都路27巷,弯弯曲曲的小道是清朝时期留下来的街道。虽然是窄小巷弄,但功能齐全,旅店、餐馆、小吃、服饰等应有尽有。
刺青街
位于汉中街和西宁南路之间的小巷,并不难找。整个西门町唯一有街道遮罩的地方就是刺青街。除了把皮肤当成画布之外,现在也发展出安全帽、机车等精致刺青,把酷炫的图案刺在心爱的物品上,用以纪念。
电影街
西门町上的“电影街”,其实指的就是台北市武昌街二段。1961年的时候,中华商场的完工,使得西门町与城中地区连成一体,经济发展如日中天。在武昌街上也先后增建了乐声、豪华、日新、狮子林、国王、皇后等新戏院。因此,西门町不但成为台湾地区的商业娱乐中心,也因为众多的电影院在此聚集,尤其是在武昌街上,高达六七间的电影院,于是武昌街便成为地道的“电影街”。
川菜街
西门町的康定路25巷就是俗称的川菜街,各式川菜馆林立,其中又以最为人知的川菜店当属“黔园”。
运动用品
西门捷运六号出口,峨眉街、中华路一带,各式运动用品店家林立。不管你是想要找耐克还是纽巴伦或是阿迪达斯,不管是什么有名的没名的运动品牌,只要你逛一圈西门町,就一定能让你带回喜欢的商品。其中,又以摩曼顿运动用品为最多年轻人推荐的运动用品店家。
特色小吃
如果你要找各式特色小吃,走一趟武昌街及汉口街,绝对能让你吃饱喝足地离开。异国美食则在峨眉街巷子前端,有日、韩、印度、巴基斯坦、法式等异国创意料理,让你仿佛来到国外一般的美食度假心情。
美国街
昆明街96巷,是年轻人的美国街,又称“二手衣街”。各店家主要贩售的是美式配件及古着服饰,也是台湾自创品牌的聚集地,是一个充满了创意混搭与生命力的地方。
明太子街
明太子街就是俗称的后街广场,当地街区引进青少年文化育成中心的概念,与多元艺术空间青少年发展促进会(艺青会)合作,提供青少年涂鸦、滑板、街舞等教学工作坊,也算是青少年街头文化的发起地。
文创设计
西门町是台北市最能反映年轻流行的商圈,除了电影街、各类潮流小店之外,其实还藏着不少洋溢设计与美术品味的文创小铺。像是西门红楼内的“16工房”,正是挖掘创意小物的绝佳去处。“貳拾陆巷somebody cafe”等结合创意商品与咖啡馆的人文空间,也是让人可放慢脚步、享受午后悠闲的清新角落。
西门红楼
西门红楼自1908年兴建完成已届百年,原是中国台湾第一座官方兴建的公营市场,也是所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级古迹市场建筑物。由当时任职台湾总督府营缮课、擅长西洋建筑风格的日籍建筑师近藤十郎设计。年轻大胆的创意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云集之意作为市场入口、“十字架造型”作为市场主体的特色,不仅是空前绝后,更是东、西建筑史上的首例。今众人所称的八角楼和十字楼,另加上紧邻两旁的南北广场统称为“西门红楼”。
2007年11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托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营运管理,通过举办文创性的活动内容重新塑造,包含有八角楼内的二楼剧场、中央展区、百宝格、町西茶寮、西门红楼精品区和十字楼直段的16工房、艺文展览平台和十字楼横段的河岸留言西门红楼展演馆以及北广场的创意市集、月光电影院、南广场的露天咖啡区等多元性区块,联手带动西门红楼整体对民众服务的能量,打造出新颖的创意空间,开拓参观的族群、扩大台北艺文新旧交叠的疆界与版块,成功转型成为台北市西区新生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并于2008年荣获第七届“台北市都市景观大奖”历史空间活化奖。
1908年,西门市场八角堂——红楼兴建完成,西门町成为日人移居专区,繁华盛极物阜民丰,此地成为万华、大稻埕、城内三轴辐辏的娱乐钻石地,同时也是日本人认为的大东亚共荣圈亚洲娱乐样板重镇。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来台,大批涌入的外省移民,撑起红楼剧场辉煌演艺盛世,沪园京剧、红楼书场、黄金话剧成为移民的喜爱的节目。1963年西方思潮风行,红楼戏院电影开演,黑白武侠、二轮西片、古装国片,票价便宜不清场,颇受年轻学子欢迎,于是到红楼赶电影成了当时学子们的共同记忆。1990年代红楼零星残存的旧店铺、破落颓圮的违章建筑,随着都市发展东移而在没落中残喘。1994年“红楼梦·西门情”展演活动引动再生契机。1997年红楼公告为三级古迹,同年红楼戏院熄灯歇业。2000年大火烧毁十字楼及南北广场违章建筑,浴火后的重生,开启红楼新页。2002年纸风车文教基金会扛起“红楼剧场古迹再造”之任,汇聚展演团体合众之力,轮番上阵热力演出,寻回红楼市集的热闹与欢乐。2008年届满百岁,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接棒起跑,陆续举办了三大活动:“百年祝福·红楼物语”百年特展、第一届“耍·设计游乐红楼”创意商品大赏以及热音竞赛“摇滚吧!红楼再红一百年!”为红楼热闹庆生。近250万参观人次的累积,一再呈现出西门红楼已是旅客往来西门町必访之指标性地点。
天后宫
二次大战后,日军撤退,留下不少日本神社及庙宇仍然存在,因此本宫信众燃起一线希望,希望能够找到适合的庙宇将寄放于龙山寺后殿的神像进行迁庙之事宜。关于本宫信众将神像迁入西门町“弘法寺”的缘由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光复后,本宫信众即利用日据时代的“弘法寺”,就其正殿改造为妈祖的祠祀。而当时的“弘法寺”,完全为日本风格的建筑,专供日本和尚念经拜佛之用,到了公元1950年,日本和尚携钵归国,才由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接管,后来因为本宫信众的极力争取,终于将“弘法寺”接管,并改名为“台湾省天后宫”。
另一种说法为二次大战后,公元1948年民国37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长黄启瑞为使众多百姓虔诚信仰的妈祖有所奉祀,因此选择位于西宁南路的“法华寺”拨为新址,但本宫大批信众纷纷认为“法华寺”是坐西朝东,与原来旧妈祖宫之坐北朝南不同认为不妥,因此另外寻觅了位于成都路西门市场边的“弘法寺”为新庙址,并择于公元1948年民国37年农历6月1日入庙。将暂置于“龙山寺”后殿的妈祖请出,从“龙山寺”后殿一路盛大游行至成都路进庙。而这样的举动引起原来居住于“弘法寺”的陈姓和尚抗议,因此向原国民政府提出告诉,指控黄启瑞违法核准,但最后经行政诉讼判决,裁定教育局长黄启瑞胜诉,这个风波才结束。此时内部的空间格局与原“弘法寺”相同,只就其正殿改造为妈祖的祠祀,因此尚为日式风格之建筑。刚迁入时,因本宫在艋舺时亦称为“天后宫”,因此尚以“天后宫”为名。到了1952年8月,本宫以掷筊方式获得妈祖的同意,冠上台湾省的名号,将庙名“新兴宫”改为“台湾省天后宫”。
1953年11月,庙后的国际大舞厅发生火灾,延烧至本宫,当时由于本宫系承接日本“弘法寺”之木造建筑,致使大火一发不可收拾、毁于一旦,所幸神明有灵,皆没有遭受损伤。但当时碍于庙方经费不足,因此无法立即重建,只能临时以木板搭盖简陋的庙宇。一直到1959年,配合妈祖壹仟年圣诞纪念,由信众捐钱出力、重建正殿,其余的建筑则陆续兴建,终形成现今之风貌。到了公元1967年本宫配合台北市改制為院辖市,也正式改称为“台北天后宫”。
电影主题公园
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就位在昔日电影产业兴盛的西门町,占地0.6公顷,位于康定路、武昌街及峨眉街之间,在日据时代为日本人经营的台湾瓦斯株式会社,附近一带是一片城外荒野,种植有竹林,日本人称为“滨町”,本地人称呼“竹尾巷”。光复后国民政府接收并改组成为“台北市煤气有限公司”,是台北最早生产煤气的现代化工厂,之后由于营运亏损且天然气日渐普及,于1967年停工生产,闲置三十多年后变更为公园用地,并交由台北市文化局管理,现在是西门町最大的一块公园绿地。在文化局的规划下,这块空地被打造成台北市第一座以电影为主题的公园,耗时3年兴建完工,后来开园,随即举办开幕活动,希望结合既有电影及青少年流行文化,为当地的电影文化注入新兴活力,公园里头仍清晰可见旧时煤气公司的厂房、烟囱及炼焦炉等历史建筑物,还有运送煤炭的地下通道。西门町是台北及中国台湾电影文化的发源地。
电影主题公园的由来也和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光复初期,包括国光戏院、狮子林大楼、台北戏院、新世界、红楼、大世界、美丽都、乐声戏院、豪华戏院、日新戏院等都设立在西门町地区,在戏院极盛时曾多达三十七家之多,使得西门町成为电影街的代名词,所以在李天铎建筑师的巧思设计下,电影主题公园兼具了传统与现代的空间感,使得旧有的古迹巧妙地与新建物融合在一起。公园中新建的钢棚、钢构平台等露天设施,是设计师想要借由钢棚营造出戏棚的感觉,如此巧妙的创意与旧有的厂房建筑相互搭配,不但不突兀,反而呈现了一种后现代的空间感。公园中的地面是以实木地板、预铸高压水泥砖及彩色混凝土铺面交错而成的铺面地坪,地坪中辅以简单的植栽,在极简风格中又融合了自然元素。电影主题公园硬件设施相当完善,也相当适合作为签唱会、发表会及首映会等各种户外活动的户外广场。
西门主题商圈
纹身大街
西门町的商家贩卖的商品类别丰富,店家汰换率高,加之每周六、日的签唱会和追星活动,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青少年文化特色。
自日据时代起,西门町就被规划为井字形的娱乐特区。随着1998年硬件设施的更新,西门町成为行人徒步区,进而转变为一个大型流动展场。在这里,“人”与“事”都成为展场的焦点,而“秀自己”则成为西门町青少年奉行的生活态度。各种匪夷所思的造型和独特服装在这里屡见不鲜,展现了青少年们的个性与风采。
电影街
西门町的店面多以小巧精致为主,装潢别具一格,贩卖着当下流行的饰品与限量玩具。这些店面的翻修装潢频率极高,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作为青少年的聚集地,西门町紧跟时尚潮流,不断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万年大楼
每逢周六、日的上午11点至晚上11点,西门町成为徒步区,吸引着大量青少年前来。这里因此成为各大唱片公司活动造势的热门场地,同时也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与崇拜偶像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西门町作为娱乐特区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其作为青少年文化中心的地位。
美国街
在西门町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每逢周末和假日,都会吸引大量青少年前来。这里不仅是各大唱片公司活动造势的热门场地,也是青少年们追求时尚、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与崇拜的偶像面对面接触,感受追星的乐趣和青春的激情。
台北晋德宫
台北晋德宮,又名助顺将军庙,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康定路13号,是台北市的市定古迹,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是一座主祀助順將軍黄道周的道教庙宇,也是西门町的角头庙。此外,该庙宇的管理形式为管理人制。淡水也有同名的晋德宮,同样祭祀助順將軍。
庙宇建筑为横式,原有二殿,前殿因康定路拓宽已被拆除,现仅存正殿。正殿为歇山重檐屋顶建筑,是台北市内现存木结构歇山重檐屋顶建筑之一。正殿的木结构有对场作,在台北市是仅次于大龙峒保安宫的精美对场作建筑。
将军庙,以前是船头劳工祭拜神灵的地方,后于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初建为将军庙,其后又陆续修建,此庙见证了地方发展历史,台北地区仅存两处,具有稀有性。
后来前殿因拓宽康定路而拆毁。正殿为歇山重檐屋顶建筑,台北市内现存木结构歇山重檐屋顶建筑仅有晋德宫、大龙峒保安宫、艋舺龙山寺、台北孔子庙及临济护国禅寺。
艋舺助顺将军庙,本名晋德宫,又名助顺将军庙,为台北市市定古迹。位于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主祀明代尚书助順將軍黄道周,是西门町的角头庙。祭典日期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二。
助顺将军庙由惠安移民从原乡分灵来台。清朝台北地名“将军庙街”因此庙而得名,大约是今日武昌街、昆明街、汉口街、康定路所围成的地带。“将军庙街”是大稻埕与艋舺间的重要道路,周边便逐渐形成族群角逐之地。
助顺将军庙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祭祀的主神是明末忠臣,泉州人感念其忠真,建庙奉祀,为泉州籍黄姓移民所景仰。全台只有万华和淡水码头旁,还留有当年移民来台时所建的将军庙。
慈云寺
慈云寺坐落于台北市万华区,奉祀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菩萨,属于斋教龙华派的齋堂。龙华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明朝的“罗教”,其教祖为罗因,著有龙华派最重要的经典“五部六册”:大致是参杂儒道两教思想,解释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龙华派传入台湾大约是康熙末年、十祖陈普月主导的时期。陈普月在福建观音埔建立“壹是堂”,并派下门生前往台湾传教,立下龙华派基础。
慈云寺创立于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创立者为智真大师,自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恭迎观音佛祖来台,在艋舺建立“慈云佛堂”草庵供奉。依清代《淡水厅志》记载,慈云寺原建于艋舺街竹巷尾(现今康定路、雅江街一带),后来因竹巷尾火灾频传,烧毁后才迁移到现址。慈云寺曾历经多次改建,日本占领时期明治元年(公元1868年),齋友陈普庆(本名喜,生卒年不详)将原本的草庵改建成土造瓦屋。明治31年(公元1898年)因淡水河泛滥,土造齋堂全毁,张普茹堂主(本名加来)募建砖造3厅献佛殿,殿前围一庭院。大正13年(公元1924年),日本政府实施市区改正、堤防道路拓宽的都市计划,加上当时地势低矮、水害频传,张普茹堂主再度自捐与募款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红砖造2楼式齋堂,亦即今日的样貌。日昭和17年(公元1942年)佛堂更名为慈云寺,张坤艮为第1代住持。
斋教(斋教是台湾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宗教。斋教信徒“不出家、不穿法衣、不剃头,以俗人身份于市井营生”,其身守正,能守戒律,奉行素食主义,以不吃肉为本位,因此被称为“食菜人”,信徒之间互称斋友,女众称“菜姑”,男众称“斋公”)和佛教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但斋教自日本占领中期起,逐渐佛教化;日本政府整肃宗教活动,迫使许多斋堂向日本佛教、或与其关系良好的本土佛教靠拢,或参加地方联合组织活动以寻求保护。战后佛教化情形并未改善,旧有的齋堂消失或转为民宅、佛寺或私庙。近年来,斋教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兴起保护斋教文化的潮流。尽管数目尚不多,各地区齋堂有逐渐复苏趋势,也因此慈云寺于2000年受台北市政府指定为市定古迹。2005年进行9年共7期修复工程。
相关作品
影视
游戏
相关事件
中华商场兴盛与拆除
中华商场是台北地区曾有的公有综合商场,1961年落成启用,1960至1970年代是其鼎盛时期。商场原规划1楼为店面,2、3楼为住家,后2楼也逐渐改为店面。1960至1970年代,多家知名电器公司在商场楼顶搭建霓虹灯箱招牌,成为商场和台北市的标志。1969年,台北市政府兴建中华路武昌街行人天桥,连接商场各栋楼,进一步促进商场繁荣。然而,随着台北市东区的崛起,中华商场逐渐失去领先地位。1980年代后,商场经历租约期满、产权收回等变故,大型霓虹灯也被拆除。1990年代,因捷运工程开挖和市区纵贯铁路地下化,商场生意受严重影响。1992年,时任台北市长决定拆除中华商场,重建中华路。中华商场的兴建旨在整洁市容、促进都市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其拆除也是应都市发展和城市交通规划之需。《天桥上的魔术师》的热播,让许多人回忆起中华商场的黄金时代。
参考资料
慈雲寺
.taiwangods.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