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模型是指用树行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树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记录类型,树状结构表示实体型之间的联系。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叫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最早用于商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紧随网状数据库模型而出现的。现实世界中很多事物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层次数据模型的提出,首先是为了模拟这种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事物。层次数据库也是按记录来存取数据的。层次数据模型中最基本的数据关系是基本层次关系,它代表两个记录型之间一对多的关系,也叫做双亲子女关系(PCR)。数据库中有且仅有一个记录型无双亲,称为根节点。其他记录型有且仅有一个双亲。在层次模型中从一个节点到其双亲的映射是惟一的,所以对每一个记录型(除根节点外)只需要指出它的双亲,就可以表示出层次模型的整体结构。层次模型是树状的。最著名最典型的层次数据库系统是于1969由IBM公司的
IMS(Information
管理学 System),这是IBM公司研制的最早的
大型数据库系统程序产品。从60年代末产生起,如今已经发展到IMSV6,提供群集、N路数据共享、消息队列共享等先进特性的支持。
层次模型的表示方法是:树的结点表示实体集(记录的型),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相连两实体集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1一M”的。通常把表示1的实体集放在上方,称为父结点,表示M的实体集放在下方,称为子结点。层次模型的结构特点是:
因而层次模型只能表示“1一M”关系,而不能直接表示“M—M”关系。在层次模型中,一个结点称为一个记录型,用来描述实体集。每个记录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记录值,上层一个记录值对应下层一个或多个记录值,而下层每个记录值只能对应上层一个记录值。例如,系记录型有:
计算机系、电信系等记录值。而计算机系的下层记录值有软件、结构、应用等研究室和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课程,软件研究室下层又有员工和项目记录值。
关于层次模型中实体集之间多对多的联系的处理,解决的方法是引入冗余结点。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的联系,引入学生和课程的冗余结点,转换为两棵树:一棵树的根是学生,子结点是课程,它表现了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棵树的根是课程,子结点是学生,它反映了一门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至于冗余结点可以用虚拟结点实现:在冗余结点处仅存放一个指针,指向实际结点。
层次模型是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
花建等学者提出自己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层次”模型。花建认为,“竞争力通常是指综合竞争力。它包括微观竞争力层次、中观竞争力层次、宏观竞争力层次”。在微观经济实践中,企业直接进行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它的竞争力主要是表现在资源整合能力上,即将一定的资源,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处理后得到所需要的效果。如对产品或劳务的研发能力,对成本价格的控制能力,对市场的占有能力,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等。在中观层面,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对
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转换,稳定、持续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好财富的能力,它表现为市场竞争中现实的产业能力和可预见的未来发展能力。在宏观层面,产业竞争力就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