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熙春(1881年—1968年10月),男,名其蓁,字熙春,籍贯,
慈溪市,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1929年,至
上海市行医,接连治愈若干疑难绝症,名声益振,江、浙、皖诸省慕名求医者亦众。1954年当选为
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并任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于1968年10月含冤而逝。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叶熙春(1881年—1968年10月),名其蓁,字熙春,以字行,祖籍慈溪,迁居
杭州市(今杭州),幼随祖母居武林门外响水闸。5岁时至良渚与父母一起生活。稍长,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随师临诊,虚心好学,不数年即能独立行医。晚清名医
姚梦兰见叶年少有志,延其侍诊二年,得传心要,医术大进。初行医于
瓶窑镇,后悬壶于
余杭街道木香弄。名诊室为“问苍山房”,以治病救人,问心无愧自勉。当年木香弄医家云集,各有千秋。一日,老中医葛
载初治一湿温重症。正潜心揣摩,拟方犹豫中,在旁观摩的叶熙春不禁脱声而出,可用某药否?葛抚掌大悦,方遂就。叶在诊治之余,博览群书,治学严谨,对金、元、明、清医学家学说兼收并蓄,冶于一炉,又吸收现代医疗技术,参考民间验方,取长补短,自成一格;识症遣药,自出机杼。治病注重卫气营血与六经结合,辨证施治,处方丝丝入扣,出险入夷。精通内科、
妇科学,对外感时症、内伤虚痨、
痰饮、胀诸病均有独到之处,蜚声
杭嘉湖平原。1929年,至
上海市行医,接连治愈若干疑难绝症,名声益振,江、浙、皖诸省慕名求医者亦众。寓沪期间,对家乡医药事业极为关心,1946年得知余杭县建立卫生院(今
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即解囊相助。院内建“熙春亭”以彰其举,再三谦辞,乃改“回春亭”。1948年,年近古稀,回杭定居,悉心著述。1952年,与
杭州市著名老中医史沛棠、
张硕甫等发起集资创办杭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前身),不顾年高,出任中医门诊部主任。后又任浙江中医院主任、顾问等职。1954年当选为
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并任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补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连任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参加
中国农工民主党,任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炎培先生有诗云:“中西法冶一炉新,日夕辛苦为人民,浙江农村行一遍,家家争诵叶熙春。”“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10月含冤而逝。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54年,省卫生厅整理总结他的临床经验,编印出版《叶熙春医案》。1983年,又汇编出版《叶熙春学术经验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