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玲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杨新玲,女,出生于河南省叶县,是一名共产党员。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同时担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导师。她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学分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分会理事、北京农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农药合成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农业部农药化学与使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杨新玲于1985年至1989年间在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农药专业完成了本科学习。随后,她在该校的应用化学系继续深造,获得了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这段学习时间跨度为1989年至1995年3月。
工作经历
自1995年3月以来,杨新玲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她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中国科学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和英国Rothamsted Research(2004年2月至8月)进行学术交流。
主讲课程
杨新玲教授负责讲授多门课程,包括本科生的“化学文献”、“化学信息学”、“农药科学管理专题”,以及研究生的“农药学文献”、“农药分子设计”、“农药信息学”。此外,她还主持了博士生的“应用化学进展”课程。
研究方向
杨新玲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农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上。她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 环境友好型新型昆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设计与合成,重点关注昆虫体内特定的重要靶标。
2. 绿色害虫行为控制剂的研究,旨在利用昆虫源或植物源的信息物质模型,开发高效的害虫行为控制剂。
主要贡献
杨新玲教授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共计10余个项目。她发表了超过70篇学术论文,并成功申请了7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5项已经获得授权。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4部相关领域的著作。
发明专利
杨新玲教授共申请了7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有5项已获得授权。这些专利涵盖了多种具有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如芳基酰肼类化合物、哒嗪酮衍生物、含恶二嗪环的[反]-β-法尼烯类似物等。
荣誉奖项
2006年,杨新玲因其卓越的教学表现被授予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主讲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发明专利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