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鼓
革鼓
革鼓,又称祖鼓,是革家人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凯里市等地。这种乐器不仅是一种音乐工具,也是革家人心目中的神圣物品,他们将其视为民族团结和兴旺的象征,并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历史背景
革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传革家祖先在一次狩猎过程中遇到了危险,幸得一棵老樟木树的帮助才得以逃脱。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他们决定制作革鼓,并将其作为家族的重要象征。革鼓按照祖宗的意愿,在家族成员之间轮流放置,每次移动都伴随着庄严的仪式和庆祝活动。
形态特征
革鼓的制作选材考究,通常采用香椿或香樟木材,经过精心加工而成。其鼓框内部填充有多种农作物种子以及银器和排笙,这些物品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革鼓的尺寸各异,常见的规格为鼓面直径35至40厘米,鼓长约为4.7米左右。在日常生活中,革鼓被安置在寨主家中,通过专门的鼓架展示出来,以便于演奏和观赏。
文化习俗
革鼓不仅是革家人的乐器,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对于革家人来说,革鼓代表着智慧、文明和民族团结。每当社区出现重要争端或者家庭面临不幸时,革鼓都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革鼓还参与各种庆典活动,如革年的庆祝和重大的喜庆节日,成为社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表演
演奏革鼓是一项庄重的艺术形式,通常由两位演奏者手持鼓槌,在鼓的两端敲击。在正式演出之前,会有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包括演唱祭神歌曲、吹奏排笙以及舞蹈表演。革鼓的演奏通常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和舞蹈,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参考资料
苗族侗族亻革鼓.中音在线.2024-09-24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形态特征
文化习俗
艺术表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