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门镇地处岚皋县西部,东、北与
民主镇毗邻,南与
官元镇壤,西与
紫阳县隔河相望,全镇辖13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11月1日,堰门镇常住人口为5290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属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风光秀丽,总面积为73.58平方公里。
堰门镇地处岚皋西部
洞河流域东岸,历经两轮机改,由原八一、七一、堰门、
长春市四个乡合并而成,镇政府驻地“麻柳坝”,距县城50公里,与紫阳县洄水镇隔河相望,素有岚皋“西大门”之称。境内交通便利,国道G541穿镜而过。拥有国土面积73.58平方公里,常用耕地1.8万亩,最低海拔331米,最高海拔1790米。镇村综合改革后,辖8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11月1日,堰门镇常住人口为5290人。
全镇上下要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堰门镇“12345”工作思路,即紧扣全面小康这一目标,实施全民创业和扶贫搬迁两大工程;围绕“两园一带”,培育
烤烟、中药材、山林经济三大产业;全力突破工业经济、民生保障、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四项重点,加快边贸堰门、富裕堰门、美丽堰门、和谐堰门、小康堰门建设步伐。
堰门镇地处秦巴腹地,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5%,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待开发矿产资源有煤,铜等。镜内北依
汉江,镇域紧靠汉江支流
洞河流域东岸,水热资源丰富,以及境内气候湿润温和茶叶产地环境,空气清新,山水相依,景色秀丽,所产茶叶富,但 茶产业整体规模有待开发。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乡镇机构撤并的需要,镇政府举债200万元在麻柳坝移山填沟建镇,开发建设用地48亩。随之镇政府、派出所、信用社、
计划生育站、畜牧兽医站宿办楼、中心小学教学楼、
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服务楼、汽车站、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实施工赈移民和迁移式扶贫移民近300户,新增脱贫人口3500人。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内外人士在麻柳坝落户居住,按照统一规划,一排排具有巴山民居风格的小洋楼格调新颖,错落有致,包括机关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集镇人口现已达到1000余人,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水、电、路、视、讯五通,防洪堤、公路桥设施配套。过去这块两沟三岔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楼房鼎立、街道宽敞、绿荫成行、路灯明亮、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风景独特、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的边贸小集镇。并以此为中心辐射推动进步、团员两个移民村镇的开发建设,使全镇近3000高山贫困人口得到集中安置。道路建设突飞猛进。村级路、通组连户路网状辐射,新修、延伸、拓宽改造
农村公路150余公里,并从河边到高山依次经过,从水磨沟、
长征、青春、堰门、隆兴、
瑞金市、团员、
延安市、进步、中武至延安、团员、瑞金、一心、隆兴、堰门、青春、天圣寺、水磨沟形成了辐射全镇13个行政村的南北循回圈,“岚紫”路经隆兴交汇于“麻柳坝”,形成了“φ”字型交通网络大循环。止目前,通村、通组率达100%,院落路、到户路达80%以上。繁荣了集镇,带活了全镇。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实施村级公路水泥硬化85公里,全镇13个村实现村村通
水泥路目标。建成人饮工程35处,近6000人口用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实施农网改造120余杆公里,80%以上的农户照上了稳定安全的廉价电。新建村支部活动场所10个,村级组织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的局面彻底消除。联通、移动网络覆盖全镇,宽带网、有线电视开通入户。退耕还林1.4万亩,新增封山育林8000亩,新修基本农田1500亩,沟边、河边和主要交通干线的绿化治理达100%,一个山清、水绿、路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
2017年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4945.7万元,较去年增长10%;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5875万元。全镇以“发展、民生、稳定”为主线,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以干克难,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呈现出镇域经济快速发展、重点工作亮点纷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平稳推进,人口计划执行良好,农村低保、五保、合作医疗、
计划生育奖扶、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制度全面落实。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中心完小4所,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明显改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学生统考成绩始终排在西部乡镇前列。社会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防炉灶基本普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科学技术不断普及,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卓有成效,排查调处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保安综合能力切实增强。2005、2006、2007、2008四年连续获全县综合考评
一等奖,2010年度获优秀乡镇称号,2012年获全县综合考评优秀镇办称号。全镇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推动了“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正在以百倍的信心积蓄力量,向小康奋进。
卢氏祠堂地处堰门镇
堰门村一组,岚紫公路52公里对岸,建于
清代光绪年间。建筑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约22米,南北约20米,建筑占地0.67亩,整个庄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座北朝南,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中轴线南起依次为大门、过厅、天井、上房,两侧为
耳房及厢房,共有房舍20余间。上房面阔三间,为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辟隔扇门、窗,石柱础均雕刻有鸟兽花卉图案,栩栩如生。梁上有光绪年间的墨书题记,上房的东、西、北三面墙上还残留有巨幅壁画,其中东面的《万民同乐图》保存的最为完整,据专家考证,此类壁画存世已非常稀少。内外交相辉映,表现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绘画艺术。同时,整个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陕南少有的一处保存完整的宗族
聂氏宗祠,其建筑风格为研究明清时代陕南山区的历史和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