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雄
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林国雄,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现任汉唐书画院副院长、工笔荔枝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务,师承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林松年、陈朝仪。他笔下的鸟兽虫鱼,深得唐、五代十国迄宋,尤其是宋代花鸟画的风神,善于捕捉和表现鸟兽虫鱼瞬间的动人意境和情态,着重深挖鸟兽虫鱼的风神状貌,神情若有所思、造型憨态可掬,风格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妙趣横生,既构思奇特而又真实合理。善于运用具有现代理念的全景式花鸟画技法构图,深空间的处理,使画作内涵丰富、意境深、时代气息浓郁。代表作有《千年古荔下向趣图》、《鸿运当头图》、《南国荔枝红》等。
社会影响和学术成就
林国雄,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现任汉唐书画院副院长、工笔荔枝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务。师承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梧州市当代画坛泰斗林松年,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陈朝仪。近年来,他立足于为中国珠江文化正名事业发展的大局高度,与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联手,以“互联网+文化定位”文化传播方式,积极倡导弘扬岭南画派书画艺术,大大提升了岭南画派书画艺术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林国雄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既传承了中原地区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又独具创新,肖健在中国工会网理论文化专栏发表题为《神取宋唐花鸟法,情牵笔底荔枝红——对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林国雄工笔花鸟画的文化定位和学术剖析》的署名文章,高度评价说:“林国雄工笔花鸟画堪称唐五代迄宋鸟兽虫鱼风神、林松年工笔荔枝技法、具有现代理念的全景式花鸟画构图技法,三位一体完美融合的经典,其笔下许多题材皆蕴含吉祥的寓意,具有平民化世俗化意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林国雄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并为有关单位和藏家收藏。
文化定位和学术剖析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林国雄作为当代岭南画派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地域代表性、时代色彩和社会影响力,中原地区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经过对林国雄工笔花鸟画,以及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史深入系统的学术考证,以“神取宋唐花鸟法,情牵笔底英山红红”14字为林国雄工笔花鸟画作文化定位。
林国雄笔下的鸟兽虫鱼,深得唐、五代十国迄宋,尤其是宋代花鸟画的风神,他善于捕捉和表现鸟兽虫鱼瞬间的动人意境和情态,着重深挖鸟兽虫鱼的风神状貌,他笔下的鸟兽虫鱼,神情若有所思、造型憨态可掬,风格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妙趣横生,既构思奇特而又真实合理,神态造型无一雷同,体现出画家由于坚持长期写生,所形成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生活的理解感悟能力,以及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画家旨在通过鸟兽虫鱼去传递自己真实的主观情感,表现自己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赏其作品,让人仿佛回到了大自然之中。
林国雄师承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梧州市当代画坛泰斗林松年和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陈朝仪。作为土生土长的岭南人,他钟情于南中国这方秀丽的土地,他笔下的花鸟画,与鸟兽虫鱼相伴成趣的,往往是驰名中外的岭南佳果——荔枝。林国雄的工笔英山红,直接师承林松年,颇得林松年“千笔荔枝写法”之神髓,并从岭南画派始祖居廉、明代朱瞻基清代恽南田的荔枝画和没骨花鸟画中吸收营养,而自成风貌。现实中的荔枝,外壳是由网纹状结构构成的,传统画法所表现的荔枝,质感稍弱、不够细腻,林国雄则采用网纹状刻画的技法表现荔枝外壳,在外壳上画出蜂巢状的网纹, 并在蜂巢中间散松针状的结上, 用曙红和淡墨轻点,使网纹更为清浙,每个荔枝都需要千笔以上的勾画,方能成型,在用曙红渲染外壳时,充分吸收了西洋画的光学透视原理,经过反复、细致的渲染,使荔枝球体圆润、富于立体感,只与只之间色相平衡、前后有序、层次分明。而树干和枝叶,往往以居廉、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为之,与荔枝形成虚实相衬的效果。
林国雄所运用具有现代理念的全景式花鸟画构图技法,在构图技巧上较传统工笔花鸟画获得了突破,更切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该技法尤为重视三维空间透视效果,善于深空间的处理,在对点的布局、线的节奏、面的分割、纵深的推移、光影的投影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采取了对主要物象用工笔实写,对次要物象、背景物象和远景物象用没骨画法和渲染作虚化处理的方式来构筑画面,使画面物象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层次分明,并营造出真实的环境感和朦胧的意境美。深空间的处理,画面往往会呈现光感和立体感,渲染了气氛,使画作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邃、时代气息更加浓郁。
代表作
千年古荔下向趣图    画中,两只憨态可掬、天真活泼的鸟儿正在顽皮地打玩嬉戏、争相逗趣,抢吃那只从树上掉落在地上的荔枝,两只鸟儿不停地在地上拖曳、翻滚着,互相用爪子抓住对方脸部,动作迅猛利落,霎时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荔枝破皮、露肉,格外吸引眼球,鸟儿打玩嬉戏,惊醒了正蹲在树上睡觉的鸟妈妈,鸟妈妈从树上俯视下来,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该画风格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妙趣横生,构思既奇特而又真实合理。生活在一片深远茂密荔枝林中的三只鸟儿,以物喻人,代表着一家三口,寓意生(三)生(三)不息。主景中凸显了十只荔枝,寓意十全十美,其中的一只荔枝掉落在地上,寓意利(荔)落福至。鸟妈妈站在千年古荔枝树上,背靠大树好乘凉,时刻呵护着两只顽皮的鸟儿,一家三口在幸福、喜庆、祥和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三只鸟儿,可以说是该画的最大亮色和主打之笔。林国雄笔下的鸟兽虫鱼,深得唐、五代十国迄宋,尤其是宋代花鸟画的风神,善于捕捉和表现鸟兽虫鱼瞬间的动人意境和情态,深挖其风神状貌。或许有人会说,画中的三只鸟儿,似乎在宋画中能够找到它的原型,确实,两只小鸟争相逗趣、以及大鸟惊讶的表情,都源于宋画风神,那恰恰是画家“神取宋唐花鸟法”的精妙所在。林国雄对鸟兽虫鱼的表现,在技法上既有传承、更有创新,他践行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和革新精神,将传统宋画风神与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高奇峰赵少昂杨善深等花鸟画技法熔于一炉,极为重视鸟兽虫鱼造型的三维空间焦点透视效果。画中对三只鸟儿的表现,在情态既得宋代鸟兽虫鱼风神的基础上,对鸟儿体态造型的把握则较宋画更为精到准确,整体立体感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层次感,也明显强于宋画,这得益于画家由于坚持长期写生,所形成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生活的理解感悟能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该画还有不少精妙之处。画中,那只已经掉落在地上的荔枝与树上挂着的荔枝色差有别,掉落地上之后,由于失去了水分而变得暗红,树上挂着的则色泽鲜艳,树上的荔枝甜熟了,就会招惹虫子来吃,叶片因而添了几个虫孔,观察相当到位、表现细腻极致。画中英山红,则以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林松年的“千笔荔枝写法”来表现,荔枝的外壳以网纹状刻画和反复、细致渲染,圆润而富于立体感。该画采用C形构图,风格简洁、干净利落。运用深空间处理所形成鸟儿身后那片深远茂密的荔枝林,使画作意境更加深邃、时代气息更加浓郁。(摘录自肖健撰写的《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林国雄<千年古荔下向趣图>艺术欣赏》)鸿运当头图
图中两只珍贵的红鸟站于硕大的千年老树干上,凝视着头顶那簇如火如荼、娇艳欲滴的岭南佳果——荔枝,红翎鸟垂涎欲滴、神情若有所思、造型憨态可掬,与荔枝相映成趣。红翎鸟头顶上方的13只荔枝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红云,寓意鸿运(红云)当头、一生(13)吉利(荔)。红翎鸟站于硕大的千年老树干上,寓意良禽择木而栖、大树底下好乘凉,老树干萌发出了新的绿叶,寓意生生不息,欢乐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整幅画面的构图呈S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阴阳相生、左右逢源之道。
作品运用具有现代理念的全景式花鸟画构图技法进行构图,善于深空间的处理,对主要物象荔枝的处理参差错落、疏密有致,荔枝的外壳采用网纹状刻画的技法去表现,经过了千笔以上的勾画,再以曙红色反复、细致渲染,使荔枝球体圆润、富于立体感,图中,老树干萌发出的新叶与荔枝相呼应,两只珍贵的红翎鸟更成为了点睛之笔,它们凝视着头顶那簇荔枝,垂涎欲滴的举动、若有所思的神情、憨态可掬的造型,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意趣。作品采取了对主要物象用工笔实写,对次要物象、背景物象和远景物象用渲染和没骨画法作虚化处理的方式来构筑画面,画面物象和谐统一、层次分明,深空间的处理,使画作意境更加深邃、时代气息更加浓郁。(摘录自肖健撰写的《林国雄工笔花鸟画<鸿运当头图>艺术欣赏》)
学术活动
与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进行学术交流
2016年03月,林国雄与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进行学术交流,深入系统地梳理岭南画派渊源流变的历史,分析当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交流中,肖健表示,林国雄作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在书画界具有影响力,近年来,为弘扬岭南画派书画艺术,潜心钻研、力图革新,大大提升了岭南画派书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斐然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肖健同时强调,岭南画派一贯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林松年、陈朝仪等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一艺术主张,工笔英山红画法是林松年所开创的,与岭南画派始祖居廉的花鸟画技法也颇有渊源,荔枝是驰名中外的岭南佳果,代表着岭南的地域特色,以岭南画派绘画技法来表现岭南佳果,可谓创作题材和创作技法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肖健殷切期盼林国雄,能够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上的优势,在传承林松年、陈朝仪岭南画派绘画技法的基础上,继续吸收唐五代迄宋工笔花鸟画和现代全景式花鸟画的营养,在创作题材上不断开拓、艺术表现技法上不断创新,将岭南画派书画艺术发扬光大。
百幅艺术精品将流入广州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工会网 2016年05月13日 广州讯)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岭南画派、薪火相传!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当代美术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回顾今年2月份,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撰写并向社会公开发表了题为《神取宋唐花鸟法,情牵笔底荔枝红——对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林国雄工笔花鸟画的文化定位和学术剖析》的署名文章,并开始通过“互联网+文化定位”文化传播方式对林国雄国画艺术作品进行强势打造,至今仅短短数个月时间,林国雄国画艺术作品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保持着直线攀升的势头,备受珠三角市场人士、收藏家和广大老百姓喜爱,对当今岭南画派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谈及今后一两年内在打造林国雄国画艺术方面的具体计划,肖健说,广州市既是岭南画派和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又是国际大都市,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新时期环境下方方面面的资源优势,是书画艺术家面向全国乃至海内外展现艺术才华,激励自己加快成长步伐,不断创新突破、不断创作出艺术精品的大舞台。据肖健透露,预计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两年内,将会有一百幅左右的林国雄国画精品,陆陆续续通过广州流入到市场人士、收藏家和广大老百姓手上。
肖健说,林国雄工笔花鸟画堪称唐五代迄宋鸟兽虫鱼风神、林松年工笔英山红技法、具有现代理念的全景式花鸟画构图技法,三位一体完美融合的经典,其笔下许多题材皆蕴含吉祥的寓意,具有平民化世俗化意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计划创作的百幅国画精品之中,目前已经创作完成的工笔花鸟画《千年古荔下向趣图》、《鸿运当头图》等,均获得了珠三角市场人士、收藏家和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大家都认为林国雄的作品寓意很好、雅俗共赏、很有亲和力。接着下来,将会以《广州荔枝红》、《荔枝湾涌荔枝红》、《菩提无树,红荔开花》等,在岭南本土具有重要代表性、老百姓家喻户晓且喜闻乐见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让艺术接触地气、融入生活,同时,通过作品讴歌时代精神。肖健强调,这百幅国画精品,每一幅都会由他本人直接命题立意、并参与技法的选取、融合和创新运用,由林国雄执笔创作,作品不但有林国雄的落款和印章,同时加盖“穷楔三玺”作为印记。
回顾2011年,肖健精准把握当时全国文化艺术品市场大牛市的有利时机,果断出击、成功策划了“梧州市本土书画名家名作拍卖会(广州市)专场”,在该场拍卖中,李灵机、郑伟标、谭宏强作品分别以18.5万元、58.5万元、10.9万元开创梧州当代人物画、山水画、书法拍卖价格纪录,使梧州书画名家名作与国内及国际收藏、投资市场实现了首次成功对接。该场拍卖活动举行期间,肖健撰写并公开发表题为《郑伟标\u003c湖山秋晓图\u003e \u003c秋林野兴图\u003e双璧艺术欣赏》的署名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光明网等全国数十家权威媒体和国内文化界、艺术品投资、收藏界引起强烈反响,助力拍卖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使得向来名不见经传的梧州书画艺术界从此一战成名,在珠三角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直线提升,该场拍卖也直接决定并拉动了上述名家作品至今数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市场行情。2013年,肖健又参与策划“岭南画派书画(上海市)拍卖会”,谭宏强作品以13.8万元价格拍出,开创梧州当代山水人物画拍卖价格纪录。而对于林国雄的作品,究竟会通过拍卖、还是其它方式流入市场人士、收藏家和普通老百姓手上呢,肖健并未表态。
据了解,“穷楔三玺”,是肖健对文化艺术品进行鉴定时所使用的三方印章的合称,这三方印章印文分别为“法书名画事业文章”、“肖健印信”、“穷楔定鉴”,文化艺术界市场人士和收藏家普遍反映,目前,盖有这三方印章的文化艺术品极为罕见,只有在极少数的文化艺术精品上才有幸看到。广州市当地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著名文化艺术界市场人士和收藏家,谈及了对正在创作的那百幅国画精品的看法,他们说,肖健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国学家、文化学者,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学术研究广泛涉及到文化艺术、哲学、传媒学等诸多领域,自然是见多识广、阅尽天下名画无数,他对文化艺术品卓越的鉴赏水平和独到的理解能力,以及所体现出来的高端审美品位,是早已获得社会公认的,而他同时又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的平民学者,他每时每刻都在极力倡导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研究和传播理念,由此而使得那高端审美之中同时饱含着雅俗共赏的趣味,所以,通常他所喜欢的作品,老百姓都喜欢。那百幅国画精品,由林国雄执笔创作,每一幅作品都是由肖健本人直接命题立意、并参与了技法选取、融合和创新运用的,也就是说,这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肖健的审美情趣、艺术观念和创作理念,是肖健与林国雄两位大师智慧的成果,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而画作加盖了“穷楔三玺”,对作品的价值也会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据了解,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当代美术发展史上唯一能与海上画派齐名的、两个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之一,在岭南文化中则与广东音乐、粤剧合称“岭南三秀”,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的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当今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的林国雄,与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联手打造的百幅艺术精品,创作完成之后,将有望成为当今岭南画派创作的典范,这些艺术精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对岭南画派的薪火相传和更广泛传播,唱响新时代的“中国梦、文化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社会影响和学术成就
文化定位和学术剖析
代表作
学术活动
与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进行学术交流
百幅艺术精品将流入广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