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畔村
福建泉州晋江市磁灶镇辖村
岭畔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磁灶镇区内东北地区(原系磁灶镇区的一村落),1961年设立磁灶公社岭畔大队,后来建制改为岭畔村。东连下灶自然村,西接磁灶镇,南邻下尾自然村磁灶镇,北邻井边村。紫帽镇自西向东经村中而过,镇公路经村中南北贯通,北接324国道井边站,南连青磁市级公路,西沿梅溪北岸经磁灶镇,下官路村的水泥路面公路与环镇公路衔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联网,村距泉州市9公里,距晋江市6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境内东虎尾庵山、西二郎山、南蜘蛛山,三山环一湖坑,北面梅溪经村前过,溪北童子山为屏障,风景秀丽,地杰人灵,村落居民分布于山边,环湖坑内、口、水尾宫、大宅埔、大、荔枝宅、台湾厝、下圭、溪北新村、后东新村,村民以历史传统陶瓷业的优势为生。村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0亩。辖8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3493人,930户,旅居海外侨亲有1200多人,外来人口2000人。
地名含义
磁灶镇晋朝开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延续不断盛产陶瓷的地方而得名。地理位置属小丘陵地带,历史上生产陶瓷的窑床分布于各山上,并素有五湖十八曲之美誉称。村民定居于此湖内,北梅溪溪流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岭畔是磁灶五湖之一北旁童子山岭作前屏障,后有三山拱定小湖坑居民区,故叫岭畔。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磁灶称泉州南门外第二都;民国时期岭畔叫“岭畔保”、“六房保”;建国后,磁灶乡第二大组,合作化称“辉星高级社”;1961年磁灶公社岭畔大队,成立中共岭畔大队支部;1984年改岭畔村公所即岭畔村委会(中共岭畔村总支部)。
经济发展
主要经济靠生产经营陶瓷、石材、建材,截止2008年,有生产建筑陶瓷厂、瓷砖厂、花岗石板材厂、釉料厂、纸箱彩画绘厂等20多家,在外办工厂、公司数家,社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人均收入8600元。
所获荣誉
1987年省委省政府授“文明村”;1991年省委、省政府授“明星村”;1995年中央公安部授“全国优秀治安保卫委员会”;1989年中央组织部授“全国先进基础党组织”;1991年省政府“先进村委会”;1993年省委省政府授“十好文明村”;1992年文社教组授“先进村”;1994年省组织部、农工部授“亿元村”;1994年泉州市授“超双亿元村”;1995年泉州市授“百强村”;1993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授“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先进村”;2003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0—2003年度文明村”;200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2005年度文明村”。
交通运输
村中南北贯通镇公路,北接福厦公路福州—昆明公路井边站,南经下灶自然村衔接磁青线市级公路,西沿梅溪北岸通磁灶镇下官路村与环镇公路衔接水泥路面,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名胜古迹
磁灶窑址:下板桥、鹿潭、石鼓林、石鼓洞、蜘蛛山、漳州厝、大厝(下新厝)、台湾厝、洋楼(番仔楼)、书房、真人公宫、鼎山寺、上帝公宫、童山寺、阴公宫、筠轩公封。
基础设施
域内有老人协会、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室、晋江八中(梅溪中学)、岭畔小学、岭畔艺术幼儿园、岭畔联防队、磁灶派出所岭畔警务室、南音社。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名含义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所获荣誉
交通运输
名胜古迹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