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一词始于汉太祖
刘邦,
沛丰邑中阳里人士。汉朝推行封国制,
刘姓诸侯分封于全国各地。
汉朝宗室
汉朝皇族为彭城刘氏,始于汉太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士。汉朝推行封国制,刘姓诸侯分封于全国各地。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
七国之乱后,
刘彻承袭了其父的削藩政策,颁布“
推恩令”,容许诸侯把王国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使诸侯王的力量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晋朝宗室
晋朝皇族为
河内司马氏,始于三国时期的
曹魏世族。世祖
司马炎由
曹奂禅让,代曹魏,立司马晋。曹魏时代,
曹爽当政时,有者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他姓之手。之后,司马氏果然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皇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
泰始元年(
公元266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晋武帝制定的王国置军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
都督,诸王多少有了
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
军政大权。
隋朝宗室
隋朝皇族为
关陇集团成员之一的 ─
弘农杨氏,始于
杨坚,
华阴市人(华阴汉时属
弘农郡,弘农因之成为天下杨氏的郡望),是
西魏随国公、
北周柱国、
司空杨忠之子,汉太尉杨震十四
世孙。
唐朝宗室
唐朝皇族亦为关陇集团的成员 ─ 陇西李氏,人又称“驰李”。因起府于
太原市,又称太原“李”氏。始于
李渊。
李姓皇族与隋朝
杨氏皇族有密切关系,李渊是
隋炀帝的姨表兄弟。
宋朝宗室
宋朝皇族为
涿郡赵姓,起于
赵匡胤。太祖赵匡将父亲
赵弘殷所生的五位亲兄弟全部封王,赵弘殷长子光济封曹王、次子匡胤即宋太祖、三子光义封晋王(即
赵光义)、四子光美封魏王、五子光赞封岐王。曹、岐
二王早逝无后,赵匡胤亲写御书将在世三兄弟鼎分三派各立
玉牒十四字、以别源流、以示子孙、虽至疏远、亦知昭穆、不失次序、并嘱‘吾族无亲疏、世世为麻’。这三派子孙根据宋太祖所定各十四
字辈、循环不息地命名,至今仍保留此传统。详见赵姓。
元朝宗室
元朝皇族为蒙古乞颜(起延)部,元代译为
孛儿只斤氏,
清代又译为
孛儿只斤氏,源于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奇渥
温姓。在清朝时期,由于满蒙联婚,后宫中有许多后妃皆出自此家族,如清太祖之
寿康太妃;
皇太极之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太宗侧妃;
顺治帝之
额尔德尼布木巴、
孝惠章皇后、
淑惠妃、恭靖妃、端顺妃;
爱新觉罗·旻宁之
孝静成皇后。
明朝宗室
明朝皇族为朱氏皇族,本贯源自
四川省廖氏改姓。后
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之父迁
凤阳县,故又称凤阳朱氏。由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
东宫和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一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
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
靖江王、蓼王不拘。明朝规制,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
清朝宗室
清朝皇族区分为 宗室、
觉罗。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显祖
爱新觉罗·塔克世起算,太祖及其兄弟以下子孙称“宗室”,腰系黄带子。塔克世之叔伯兄弟支系则称为“觉罗”,腰系红带子。革退宗室者系红带,革退觉罗者系紫带。
宗室,又名黄带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种。
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
皇太极下诏,规定以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例如,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
爱新觉罗·伊里布就是原为宗室,后被革退为红带子。
宗室的爵位有14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
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三等)、奉恩将军。
袭爵方式
清代的几个著名旗主王公,拥有
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袭递降,但是除了主爵位外,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并且进行考封。世袭罔替的王爵(即
铁帽子王)共十二个,分别为礼亲王、
和硕睿亲王、
爱新觉罗·多尼、肃亲王、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庄亲王、
多罗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
爱新觉罗·奕劻。除此之外,还有几家清初立过军功的入八分公后来世袭罔替,如
爱新觉罗·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就是世袭罔替的。
降袭
满清为了防止如明代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了降袭制度,这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是最为特殊的。
清代宗室降袭爵位的方式大体有恩封和考封两种。
恩封: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这个继承,是降一等继承。也就是说,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降袭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
考封:一个人的爵位,只可以由其一个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不入八分的爵位,这种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分等级,就是由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获得相对应的等级。考试内容为翻译、马箭、步箭三项。每项考试有优、平、劣三个等级,三项都考了“优”,考封给他典制上应有的爵位。两优一平,降一等;两优一劣者、两平一优者,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闲散宗室
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这些人被称作“闲散宗室”。他们着四品
顶戴、武职
清朝官员服饰,但无四品实职。
闲散宗室本无品级顶戴。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爱新觉罗·弘历认为闲散宗室“谱列银潢,名登《玉牒》”,却“身无职级,竟至与齐民无别”,有辱皇室风采,于是钦赐闲散宗室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
黜为觉罗
根据史籍记载,在宗室各支系中,因罪被黜为红带子的共有18支:
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
爱新觉罗·褚英之孙杜努文之子
苏努一支;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
爱新觉罗·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
爱新觉罗·萨哈廉长子阿达礼一支;
清太祖努尔哈赤六子塔拜之孙额尔济图一支;
清太祖努尔哈赤七子
爱新觉罗·阿巴泰四子
爱新觉罗·岳乐十九子务尔占一支;
爱新觉罗·塔克世塔克世三子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长子舒尔赫一支;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
爱新觉罗·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一支;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六子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之
孙杨桑长子务能义一支;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九子脑岱一支;
清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锡翰一支;
清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玛护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