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语(Bahasa Melayu),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之一,是马来人的语言,有多种方言。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国语,是每个国民都要掌握的语言。也是目前马来西亚唯一一种官方语言用于一切正式的官方交际用途。印尼与马来西亚独立后,都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其使用人口已达3240万(截至2018年末)。
公元7世纪,一种含有大量
梵语借词的古马来语在南苏门答腊地区产生,它是当地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14世纪以后,有马来亚、
雅加达、安汶等地区方言,同时还出现了市场马来语,它是简化了的马来语,分布于
马来群岛。马来西亚的现代标准马来语,也称作马来西亚语,它在部分基本词汇、部分语音和某些形态与句法特征方面跟
印尼语有所区别。在
印度尼西亚,官方的马来语被称作
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而
苏门答腊岛等地的其他马来语方言,仍然被称作马来语(Bahasa Melayu)。
马来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印度尼西亚语族,是
马来西亚、
文莱的官方语言,也是
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马来语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部以及菲律宾南部等东南亚地区。地理上分布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及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廖内省和林加诸岛。在马来西亚国内马来语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截至2018年末为3240万)的70%,是世界上第七大语言。
名称来源
根据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共同达成的默契,马来语是以廖内语(Bahasa Riau)---
苏门答腊岛廖内省(Riau)的口音 --- 当作标准语的。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现属印尼的廖内省一直被视为是马来语的诞生地。
在
马来西亚,马来语被称之为“Bahasa Melayu(马来语言;Malay language)”或“Bahasa Malaysia(马来西亚语言;Malaysian language)”。“马来西亚语言”是马来西亚政府在1967年的《国语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语汇。一直到1990年以前,“马来西亚语言”是比较常被用来指涉马来语的一个名称。但是在1990年以后,不论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学院里面的学者,却都逐渐倾向于用“马来语言”---这是马来语版的“
马来西亚宪法”中所使用的语汇 --来指涉马来语。
印度尼西亚在宣布独立以后,也是使用某种形式的马来语当作其官方语言,但是却将其称之为“Bahasa Indonesia (印尼语言)”。至于在
文莱和
新加坡,他们所使用的马来语则是被简单称为“Malay(马来语)”或者是“Bahasa Melayu (马来语言)”。
马来语(Malay language),跟
印尼语是同一种语言。是
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官方语言,也是
新加坡市的官方语言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马来语泛指属于南岛语系
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诸语言;狭义上的马来语指一种使用于
马六甲海峡附近地区的语言。
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国语,是文莱、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也是整个马来世界的通用语.马来语标准化不仅对马来西亚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整个马来世界的交流。
最早的马来语遗迹,是发现于
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年代为7世纪的
室利佛逝的几块碑文。随着室利佛逝的对外扩张,马来语逐渐成为苏门答腊东部、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婆罗洲沿海地区的主流语言,并在南洋群岛许多地区作为商业语言被使用,是历史上南洋地区不同群体商业交往的标准语言。印尼与
马来西亚独立后,都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其使用人口已达3240万(截至2018年末)。
在
印度尼西亚,官方的马来语被称作
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而苏门答腊等地的其他马来语方言,仍然被称作马来语(Bahasa Melayu)。
在分类上,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马来—松巴哇语支——马来语群。有一些语言与马来语非常接近,比如米南加语、班查尔语等等。语言学家将马来语及其接近语言归类为马来语群(Malayic languages)。
使用主体
马来语是
马来西亚一个典型的本土语言和使用主体对象,用于一切正式的官方交际用途,且具备外交和商业价值,有一定的语言政策扶持,并从国家的层次加以规划,以期为国家带来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效益。
印尼语和马来西亚语都源自马来语,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以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首的马来语主要使用国家,逐步朝着统一语言的道路前进。
发展历史
语言学家将马来语及一些类似语言归为马来语群(Malayic languages)。部分人推测这些语言都是由历史上婆罗洲西部的某种语言发展而来的。最早的马来语遗迹出现于公元7世纪的巨港及其周边地区,是室利佛逝世前留下的几块碑文。随着
室利佛逝的对外扩张,马来语成为当时南洋群岛商业交往的通用语。
公元7世纪,一种含有大量
梵语借词的古马来语已在南苏门答腊地区产生,它是当地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
14世纪以后,有马来亚、
雅加达、安汶等地区方言,同时还出现了市场马来语,它是简化了的马来语,分布于
马来群岛。
马来西亚的现代标准马来语,也称作马来西亚语,它在部分基本词汇、部分语音和某些形态与句法特征方面跟
印尼语有所区别。马来语有6个
单元音,3个
双元音,24个
辅音(其中6个是外来语的辅音)。借词多源于
梵语和
阿拉伯语。大部分词由两个
音节词根组成,通过前、后、中缀构成派生词或表达某些语法意义。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
重叠法可以构成
复数和表示其他语法意义。马来语是分析型语言,句法关系由功能词和词序表示。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名词之后,
状语在动词之后。马来语最初使用源于
印度的帕拉瓦文字,14世纪以后使用爪威文字,即阿拉伯字母书写的马来文。
15世纪初,
室利佛逝王室后裔在马来半岛建立
马六甲王朝,马六甲宫廷的马来语是当时马来语的典范。以此为基础吸收了大量俚语及外来语的马来语被称为市场马来语,通行于
马六甲两岸,并在整个南洋群得到广泛传播。
柔佛王国是马六甲王朝的继承者,在其统治时期
廖内省—林加群岛地区称为了
马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马六甲马来语因此被称为廖内马来语。
19世纪末,英国人把阿拉伯字母改成了拉丁字母。1904年后在马来亚推行了用拉丁字母书写的现代马来语,爪威文还在马来亚和
苏门答腊岛部分地区继续使用。
地理分布
马来语属南岛语系
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于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文莱、
泰国南部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廖内和林加诸岛。使用人口约2亿8千万,是世界上第七大语言。
与印尼语区别
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可以类比为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语(American English)之间的差别。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沟通的,只是在书写系统的拼音和语汇上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尼语从爪哇语和
荷兰语中借用了不少词汇。比如说,马来语中的“邮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
印尼语中的“邮局”则是“kantor pos”,这是借用“kantoor”这个荷兰语---荷兰语中的“办公室(office)”---而产生的词汇。
在20世纪以前,由于多数的
马来族都信奉
伊斯兰教,所以他们是使用一种叫做“Jawi”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书写系统来进行书写的。之后,另外一种叫做“Rumi”的拉丁字母书写系统,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Jawi”原本的地位。
马来西亚和
印度尼西亚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其实正反映了当时统治两地的不同殖民政府---英国殖民政府和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
书写系统
在
印尼语中,
元音[u]遵循
荷兰语的习惯而写成“oe”。在
日本占领印尼的时候,这个元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为“u”(因此,印尼第一任总统
艾哈迈德·苏加诺的名字,也从Soekarno被改为
艾哈迈德·苏加诺)。同样地,在1972年以前,英语“chin”中的
辅音[tʃ],虽然在马来语中是用“ch”来表示的,但是在印尼语中则是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书写成“tj”。所以,“孙子”在马来语中的写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语中的写法却是“tjoetjoe”。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变。由于
印度尼西亚“Ejaan Yang Disempurnakan(精确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布,马来语和
印尼语中书写系统的这些差异才有了缩小的迹象。比如说,在这之后,马来语的“ch”和印尼语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孙子”就变成了“cucu”。此外,印尼语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马来语中已经采用的“j”,因此,
雅加达的拼法,就从“Djakarta”变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语中被保留来发
半元音的“j”(即英语“young”的第一个发音[j]),也由马来语中的“y”所取代。
常用词
以上内容来自
数词
以上内容来自
语言特点
马来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从14世纪开始,随著越来越多的马来人
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开始使用一种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书写体。19世纪,英国人基于拉丁母设计了现在普遍使用的马来文字,而印尼文则是由荷兰人设计的。除了拼写之外,印尼文和马来文的区别不大。马来语的语法与西欧语言有着根本的不同。马来语没有词前缀和词后缀,属于分析语。而相应的功能则由附加单词来实现。而名词的复数形式则由简单地将该名词重复说两次来实现,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
数词后面的名词又恢复为单数形式,并且添加了一个数量单位,有些类似于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结构。马来语里有许多这样的数量单位(penjodoh bilangan),比如,动物(ekor - 头,tail),人(orang - 人,man),以及花、珠宝、丝线甚至鱼网的单位。"两只猫"(Two cats)在马来语是"dua ekor kucing"(two-tail-cat),两个小孩(Two children)在马来语里则是"dua orang kanak-kanak"(two-man-child)。
a [a] i [i] u [u] e [ɛ] o [ɔ] ai [ai̯] au [au̯] ou [ɔu̯]
b [b] c [c]~[tɕ] d [d] f [f] g [g] gh [ɣ] h [h] j [ɟ]~[dʑ] k [k] kh [x] l [l] m [m] n [n] ng [ŋ]
ny [ɲ] p [p] q [k] r [r] s [s] sy [ɕ] t [t]
v [v]~[f] w [w] x [z]/[ks] y [j] z [z]
语言保护
语言危机
在
马来西亚,国语、官方语言是马来语,由于殖民历史的影响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也被广泛的使用于各个领域 ,现今其通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官方语言马来语 ,并被各种族 、各
社会阶层在心理层面普遍接受。
保护措施
针对这种复杂的多语环境,20 世纪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提升马来语使用范围的
语言政策,致力于稳固马来语的官方地位,马来西亚政府还同时制定政策,要求国立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不绝对以分数为录取标准,而是按种族比例进行分配。
语言影响
马来语文学是
印度尼西亚华人文学的一座丰碑,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它进行探讨、研究逐渐形成了印尼华人学当中的一个新的热门学科,从
比较文学的观点、出发、探讨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的形成与发 展及其特点,是海外华人文学比较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