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星(1933年8月22日-2024年10月28日),男,
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南乡甲山。195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0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
1951年3月
高中肄业后参加革命工作,担任湖南省
长沙市人民政府人事局教育科代理科长,并于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考入北大哲学系,1960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60年9月至1979年5月任助教,1979年6月任讲师,1985年10月任副教授,1992年8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8月退休。
主要著作有:《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合著)、《理论视角的重大转移》(主编)等,截至1998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另有译著《
黑格尔》、《辩证法内部对话》等已出版。曾主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七五”规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列宁与当代哲学问题”、国家教委“八五”规划科研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1994年后担任
北京大学文科综合试验班班主任、教研组副组长,积极主动地参加人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已出版《育才之路新足迹》(主编),并发表多篇有关论文,获得好评。
2012年4月12日下午,应
江西财经大学校教务处的邀请,张翼星教授在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南区综合楼第三会议室以《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几个问题》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副科以上干部聆听了本次讲座。
张教授首先从当前国际教育发展潮流为出发点,引经据典地介绍了国内外通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阐明了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和依据,以及就当前我国高校如何有效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演讲彰显了张教授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教授虽然高龄但仍精神抖擞、音如洪钟,恭谦和蔼的态度深深感染了与会人员,大家对张教授的演讲报以了最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张教授还饶有兴致的与在座的教学管理干部进行互动,回答了提问,并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关性、《
大学语文》等课程作为通识课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1999年曾去
瑞典参加“21世纪西方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访问了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大学、戈德堡大学,
丹麦的
哥本哈根大学。他崇尚的名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相信:天地间,人为贵,人才尤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