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塞尔
美国心理学家
格塞尔(Gesell,Arnold Lucius 1880~1961),男,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博士,医学博士,创办并主持耶鲁大学儿童发展诊所,后任格塞尔儿童发育研究所所长。格塞尔不仅对同龄儿童组进行横向法研究,并对一个或几个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纵向法研究,还首创(1926)用电影摄影来记录和研究儿童发展。格塞尔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在达到特定的成熟阶段之前,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格塞尔发表了全面测量儿童五岁以前行为发展的格塞尔发展量表(耶鲁量表),成为当今影响最大、最为精密的婴儿智力量表。格塞尔主要著作有:《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成长》(1925)、《婴儿期和人的生长发育》(1929)、《婴儿行为图谱集》(1934)、《生命的头五年,学龄前儿童研究指南》(1940)、《发育诊断:正常与非正常》(1941)、《儿童的发展》(1943)、《现代文化中的幼儿和儿童》(1943)、《行为胚胎学:人的思想起源》(1945)、《五至十岁的儿童》(1946)、《视力在幼儿和儿童中的发展》(1949)、《十至十六岁的少年》(1956)等。
人物经历
教学经历
工作经历
1911年,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嗣后,他一直在耶鲁大学执教至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格塞尔最初对智力愚笨的儿童感兴趣,但是由于智力愚笨是一个与其他因素有连带关系的问题,他的兴趣便逐渐转移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上去。格塞尔及其研究小组拍摄了一万二千名儿童的表情照片,对智力发展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证明儿童的智力正如体力一样是按照一定的有规律的方式发展的。人们不难相信,智力的发展是与神经系统的日臻健全密切相关的。智力显然是人的机体的一个附属物,决非是与人体无关的自在物。格塞尔关于这些研究成果的着述一直深受那些希望判断自己子女是否发育正常的父母们的欢迎。
格塞尔在研究中使用最新技术。他对许多儿童进行了研究,包括狼孩Kamala。他也研究幼小的动物,包括猴子。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格塞尔认识到自然与教育都极为重要,他警告其他人不要过快将心理无能归因于特殊原因。他相信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例如用左右手的习惯和气质是遗传获得的。
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研究起源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1929年,他首先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须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观察发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研究结果
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主要着作
1941年出版的《发展诊断学》
1925年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928年的《婴儿期和人的成长》
1929年的《同卵双生子的学习与成长》
1940年的《儿童生活的最初五年》
1943年的《现代文明中的婴儿和儿童》
成熟势力理论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让-雅克·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斯坦利·霍尔的复演说和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由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著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生子有相同的基因,格塞尔得出结论: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敏感期以及发展形式﹙根据奥地利生态学家康拉德·洛伦茨的关键期﹚。格塞尔认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期。他要求教育在此期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施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还提出,儿童的成熟不完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通过从发展的一种水平向另一种水平的突然转变,这种变化不是随意性变化,而是类似周期性变化,周期的波峰与波谷受到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成熟机制的影响。﹙成长模式﹚
论婴幼儿的养育
﹙一﹚教养婴幼儿应以儿童为中心
格塞尔认为,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临人世。婴儿尽管知识尚未开化,但对于其内在需要,对于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非常“聪明”,父母﹙养育者﹚应追随儿童,从儿童本身得到启示,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规定的模式。养育者要仔细观察善于追随儿童的信号和暗示,才能了解或确信婴儿具有先天的诸如吃奶,睡眠,觉醒,坐起,爬走等自我调节能力。父母只要在婴儿期机敏地追随,满足儿童的需要,以后将自然地觉察儿童特有的兴趣与能力,并学会尊重儿童,给儿童以发展个性的机会。
﹙二﹚教养者应掌握儿童成熟的知识
格塞尔认为,父母还应掌握一些有关儿童发展倾向和顺序﹙即成熟﹚理论知识,特别需要意识到成长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波动性。因为这些知识有助于父母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从而在某些特定时期具有耐心。例如两岁半左右的儿童往往不听大人的话,有一种执拗性。假如父母了解到这种固执是成长的一种自然状态的话,他们就不会感到迫切需要去根绝这种行为。相反,他们会更灵活地对待孩子,甚至会因孩子试图建立自己的独立个性而感到欣慰。
﹙三﹚在成熟的力量与文化适应之间求得合理的平衡
针对格塞尔上述的儿童观,有人说他的育儿观对儿童来说太放纵,太自由了,会纵坏了孩子,使孩子为所欲为,格塞尔回答说:儿童当然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合乎文化的要求,但对儿童这一要求的提出也必然与儿童的成熟有关。只有当儿童成熟到具有克制能力时,他们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他还提出了以下观点:
1、文化适应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使儿童适应以权威制度的社会目的为特征的社会模式。
2、学校教育不应仅仅根据文化目标行事,以至忽视儿童的成长特点。
3、除了从整体上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外,教师还应将自己的工作和每个儿童的准备状态与特殊能力配合起来。
﹙一﹚正如格塞尔本人指出的,生理成熟确实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它不但包含了遗传素质这样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更突出地强调了这些内部素质随时间而产生的变化。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儿童心理怎么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二﹚他的成熟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关于成熟研究本身的深刻性和经典的实验﹙双生子实验﹚。正如有人指出的:“像格塞尔这样,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研究得如此彻底,深刻,还是不多见的,”他的儿童发展的常模具有极大价值。为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儿科医生,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仍然有用。
格塞尔认为,正常儿童行为模式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出生后的第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是行为发展的关键年龄。这些年龄阶段出现的行为可以作为测查项目和诊断标准。测查包括:动作能﹙分粗细动作﹚,应物能﹙对外部刺激加以分析综合顺应环境的能力﹚,应人能﹙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言语能﹙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将着四个方面的实测水平与常模相比较,得出儿童的成熟年龄。
表现在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只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其它条件。事实上,生理成熟仅仅是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如果缺乏环境和教育这样的外部条件,这种可能性是无法实现的,尽管格塞尔也提到了环境,但他把环境的影响放到一个不重要的位置。
对于他的理论的上述两重性,以他成熟理论的儿童教养观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也具有两重性。他要求教育机构,教育者,父母应遵守儿童的身心特点对儿童进行养育或施教,要求注意培养儿童个性,反对对儿童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这些无疑是有价值的,但他有要求教育者消极无为地追随儿童,又贬低了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他的这些儿童思想与让-雅克·卢梭玛丽亚·蒙台梭利有相似之处,但在环境与教育的忽视上,更为偏激,有人说“因为他过分地钻进了成熟这个领域,以至于忽视了其它许多的因素”。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学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