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廉
英国汉学研究者
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年-1935年),原名威廉·爱德华·苏西尔,是一位英国汉学家、教育家及偕我会传教士。在华期间,苏慧廉完成了《新约》的温州话全译本,创办了艺文学堂,并曾担任山西大学堂校长。回到英国后,苏慧廉成为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基督教青年会宗教工作主任。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苏慧廉于1861年1月23日在英格兰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出生。他曾就读于伦敦大学,并于1881年冬季被英国偕我会派往中国温州,正式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在华活动
教育事业
1882年,苏慧廉根据温州方言的发音规律,创编了“瓯音拼音文字”,该系统使用拉丁字母拼音代替汉字。
1887年,苏慧廉在康乐坊开办私塾,教授四书五经和圣经,这是艺文小学的前身。
1897年,苏慧廉在瓦市殿巷租赁房屋,创办了艺文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温州墨池小学的前身。
1898年,他参与建立了城西礼拜堂,并为其撰写碑文。1903年秋,艺文学堂建成,这是温州市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
医疗事业
苏慧廉还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897年,他创办了定理医院,这是浙南地区的首家西医院,开启了温州现代化医疗体系的先河。
回归英国
1920年,苏慧廉返回英国并受聘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在任期间,他翻译了《妙法莲花经》,并撰写了《中国佛教术语词典》。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访问牛津时均由苏慧廉接待,接待对象包括蔡元培、胡适等知名人士。此外,苏慧廉还加入了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并与胡适共同前往苏联等地进行考察旅行。
后期生活
1928年,苏慧廉应邀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1929年,费正清在苏慧廉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
1935年5月14日,苏慧廉在牛津大学逝世,享年70岁。
主要作品
苏慧廉的主要著作包括《四福音和使徒传》《Sang Iah Sing Shi 新约圣书》《Soothill 华英袖珍字典》《A Typical Mission in China》等。他的《论语》译本被认为是牛津大学最认可的经典翻译,至今已有超过三十版的印刷。
个人生活
苏慧廉到温州市一年后,其未婚妻、查理斯·法勒的女儿苏路熙(Lucy Soothill,1858-1931)也来到温州。他们在中国结婚并育有一女。女儿谢福芸(Dorothea Hosie,1885-1959)出生于浙江宁波,后来与大英帝国驻清朝外交官谢立山结婚,因此女儿的汉姓改为谢。
社会影响
苏慧廉的工作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贡献巨大。他的生命轨迹直接影响了多位重要人物的命运,包括胡适、费正清、陈寅恪和林徽因等。在牛津的墓地上,苏慧廉夫妇的名字旁边刻有《圣经》中的句子:“他们的功业长存”。
纪念
为了纪念苏慧廉,人们在他去世的地点——牛津玫瑰山墓园(Rose Hill Cemetery)为他及其家人设立了安葬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在华活动
教育事业
医疗事业
回归英国
后期生活
主要作品
个人生活
社会影响
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