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莉·萨克斯(
德语:Nelly Sachs,1891年12月10日-1970年5月12日),德语诗人、剧作家,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日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1966年与
萨缪尔·阿格农共同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萨克斯在德国柏林出生,1940年流亡
瑞典。
奈丽·萨克斯(Nelly Sachs,1891—1970),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日生于
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她十七岁时开始学习创作诗歌、小说和戏剧,一九二一年出版处女作《传说与故事》。这一集子中的七篇作品都取材于
中世纪德国或
意大利的历史传说,带有童话的色彩和
民俗音乐韵味,是对瑞典女作家
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风格的模仿之作。一九八年,
萨克斯随全家去一疗养胜地度假时,邂逅一个四十岁男子,初恋之后即失恋,十七岁的萨克斯为此自杀未遂,从此终身未嫁。一九三年,萨克斯的父亲去世,家境日趋贫寒。一九三三年后,萨克斯在纳粹排犹的恐怖中煎熬了七年之久。在女友和
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帮助下,她于一九四零年五月带母亲逃离德国,到了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一九五二年加入了瑞典籍。她在斯德哥尔摩一直生活到一九七零年五月十二日病逝。
萨克斯出生于德国柏林-舍内贝格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是富有的
天然橡胶和牛膝胶制造商。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她在家接受教育,早期显示出舞蹈才华,但她保护性的父母并不鼓励她从事职业。她成长为一个非常宠爱、内向的年轻女子,从未结婚。她与她的朋友
塞尔玛·拉格洛夫和希尔德·多明进行了广泛的通信。随着纳粹的上台,她变得越来越恐惧,有一次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正如她在诗歌中所记述的:“当大恐怖来临时/我哑口无言。”萨克斯于1940年与年迈的母亲逃往
瑞典。正是她与拉格洛夫的友谊拯救了她们的生命:在拉格洛夫去世前不久,她曾干预瑞典皇室,以确保他们从
德国获释。
萨克斯和她的母亲在
纳粹德国最后一班飞机上逃往瑞典,比萨克斯原定报到集中营的时间早一周。他们定居在瑞典,萨克斯于1952年成为瑞典公民。
在
斯德哥尔摩的一个两室公寓里,萨克斯独自照顾母亲多年,并通过瑞典和德国之间的翻译来维持生计。在母亲去世后,萨克斯经历了几次神经崩溃,表现为
幻觉、偏执和迫害妄想,并在精神病院度过了一段时间。她在住院期间继续写作,并最终康复到能够独自生活,尽管她的精神健康仍然脆弱。她最严重的崩溃显然是在前往
瑞士接受文学奖时听到
德语而引发的。但她对年轻的德国人保持宽容的态度,并与战后许多讲德语的作家通信,包括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和
英格博格·巴赫曼。
在大屠杀的背景下,她与“兄弟”诗人
保罗·策兰的深厚友谊如今经常被提及。他们的关系被描述在策兰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苏黎世,白鹳酒店》中。萨克斯和策兰分享了大屠杀和犹太人在历史上的命运,他们对
犹太教和
基督教信仰和实践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文学模式;他们的意象经常非常相似,尽管是独立发展的。他们的友谊在职业冲突期间给予了支持。策兰在对待他作品的接受期间也遭受了艺术上的争斗(克莱尔·戈尔指控剽窃)。当
萨克斯遇到策兰时,她正陷入与
芬兰犹太作曲家莫西斯·佩加门特长期的争执,争执的内容是他对她的剧作《以利:以色列的苦难之谜》的改编。在
保罗·策兰那里,她找到了一个理解她作为艺术家的焦虑和困难的人。
萨克斯于1970年因结肠癌去世。她被埋葬在
斯德哥尔摩的诺拉公墓。她的遗物捐赠给了瑞典国家图书馆。一块纪念牌铭记着她的出生地,柏林舍内贝格的马森大街12号,那里也有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园,位于登内维茨大街。斯德哥尔摩的军岛上也有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园。
萨克斯的戏剧创作主要有著名的戏剧选集《沙上的记号》(1962),该选集收有14个剧本,其中诗剧《伊莱》最为
诺贝尔奖评委会赏识。此外,萨克斯还从事
瑞典现代诗歌的
德语翻译工作。1947年出版了她的德20世纪瑞典诗选集《波浪与共同岗岩》,1957年又出版了德译瑞典现代诗选集《但太阳也没有家乡》等。
萨克斯在创作上,早期师承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和
席勒的
浪漫主义,
阿道夫·希特勒当权后才转向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
旧约圣经》中的神秘的
犹太教义。犹太民族的的悲惨命运和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在其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杀戮都与被杀都、追逐与逃亡、暴力与死亡的关系的探讨是
萨克斯创作的主题。诗中充满殉道精神和神秘的色彩。她的无韵诗模仿旧约全书的诗歌形式,自由流畅,节奏和谐,富有舞蹈的旋律。1966年,"由于她以卓越的抒情诗和剧作,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
以色列的命运。"萨克斯与以色列作家
萨缪尔·阿格农同时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萨克斯的第一本诗集《在死亡之屋》于一九四六年出版。这本“献给我死去的兄弟姐妹”的诗集收录了《哦,屋上的烟囱》、《哦,哭泣的孩子们的夜晚》、《死去的孩子说》、《是血的什么秘密》、《为逝去的未婚夫祈祷》、《我真想知道》、《孤儿合唱曲》和《死者合唱曲》等诗篇,用深沉、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苦难,尤其是犹太人的苦难。《艾莉》是一部用抒情叙事诗写成的戏剧,它是诗人在一九四三年获悉纳粹惨无人道地屠杀犹太人的暴行后,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用几个晚上的时间一气呵成的。全剧明显受到犹太神秘主义的影响,充满忧伤和神秘主义色彩,而且将语言、音乐、动作和舞蹈融合成一体,具有结构严谨的古典戏剧特点,同时又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它曾被改编成
广播剧、话剧、
歌剧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在此之后,
萨克斯又相继出版了《星光黯淡》(1949)、《度日如年》(1956)、《无人再知晓》(1957)、《逃亡与变迁》(1958)等诗集。在这些诗集中,再一次展现了苦 难、迫害、流亡和死亡的历程,显示出诗人把受难的犹太人扩展为受难的人类这一更广泛的概念。诗篇在更广袤的空间和更悠远的时间中展开,诗人用隽永的比喻对人类的痛苦和并非无望的命运作了深沉的倾诉。这一时期,她的诗开始从情感的奔放趋向理性的凝思,从斑斓的形象趋向抽象的思维。其中诗集《星光黯淡》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包括《黑夜,黑夜》、《约伯》、《哦,我的母亲》、《你坐在窗口》、《地球之名》等名篇。它的主题是逃亡与追逐,杀戮和死亡,所有的诗都由无韵的、自由流畅而又节奏强烈的语句构成,高度意象化的语言具有幽深的特质,以一种阴沉、悲伤的美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萨克斯的晚期作品有《进入无尘之境》(1961)、《死亡欢庆生命》(1961)、《炽热的谜》(1964)、《晚期诗集》(1965)、《寻觅者》(1966)等诗集。此外还出版了诗剧集《沙上的符号》(1962)等。这一时期她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泛神秘主义的倾向,其思想内容已从现实性趋向神秘性,艺术手法则从写实派转向现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