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当炮台
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的炮台
马当炮台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位于江西省彭泽县马当镇政府所在地东北约1.5公里的长江南岸马当山上。该地区因江面狭窄、水流湍急且地势险要而成为军事战略要地。
历史沿革
马当炮台的建设始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时英军攻占宝山区后逼近南京,清政府遂下令沿长江建造炮台以加强防御。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将领林启荣曾在此驻扎重兵,负责保卫包括马当在内的多个重要地点。到了清光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炮台进行了加固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10月29日,孙中山先生亲自视察了马当炮台,并题写了“中流砥柱”四个字,刻在矶头岩石上。然而,这些文字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日军轰炸而损毁。在军阀混战时期,尤其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军阀孙传芳撤退时拆除了大部分火炮设施。尽管如此,炮台仍进行了再次加固。不幸的是,随着马当地区的沦陷,炮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仅剩下三座空置的炮台以及用砖石建成的隧道掩体,其中炮台遗迹仍然可见。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