厩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最初出现在秦汉时期,当时作为皇后及太子宫的官员,负责马匹饲养和车马管理。清朝时期,厩长隶属于内务府庆丰司、上驷院等机构,主管马、驼、牛、羊的畜养工作。
职能职责
上驷院所属皇城及京畿南苑设有十七个马厩,养殖七百多匹马,每个马厩都有一名厩长负责管理。庆丰司则在北京皇城及南苑、丰台等地设立了多个牛圈、羊圈,均由厩长管理。此外,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设置。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庆丰司厩长曾获得八品衔,但随后取消了这一规定,所有厩长都没有固定的品级,而是通过每月发放银米来奖励他们的工作。厩长通常由笔帖式、拜唐阿、护军等人员补充,享受自身的俸禄。他们直接隶属于牧厂总管或值年司员,同时还有牧长、牧丁等下属协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