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图书馆
沧州市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沧州市图书馆是沧州市唯一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原址位于沧州市文庙大成殿内。1982年迁至西环中街134号。2010年7月2日,沧州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7月1日建成开馆接待读者。藏书量由最初的2000余册增加到60万册。工作人员由1名增加到28名,服务窗口由建馆时的1个增加到12个。2017年11月,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沧州市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历史沿革
1952年,沧镇文化馆图书组成立;
1956年,沧镇图书馆成立,馆址在孔子庙院内,馆舍面积150m,藏书2918册;
1960年,沧州市归天津专区,沧镇图书馆更名为沧州市图书馆,藏书21136册;
1966年,文革开始,闭馆;
1971年更名为沧州市毛泽东思想文化宣传站图书馆,重新接待读者,藏书32338册;
1974年,恢复沧州市图书馆,藏书74115册;
1979年,开始筹建新馆;
1982年,新馆竣工,图书馆迁入原西环中街134号(后改为御河路11号),馆舍2170m,藏书98159册;
1998-2000年,图书馆进行装修、改造、扩建,馆舍4100m,藏书20万册;
2009年12月-2013年5月,搬迁至设在文化艺术中心的临时馆;
2010年7月2日,沧州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6月,搬迁至位于沧州新城的图书馆新馆,馆舍31714m,馆藏达到55万册,阅览座位2600个,信息节点1980个,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管理。
2013年7月1日,试开馆,日均接待读者近万人次,外借读物6000多本。
2013年9月28日,沧州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沧州市图书馆新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沧州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场馆布局
规模结构
沧州市图书馆新馆占地57亩,建筑面积31714平方米,投资3亿元,设计馆藏图书260万册,阅览座位2600个,网络节点1980个,目前总体藏书近60万册,数字资源20余种,其馆舍面积和现代化程度在全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居首。设有自然科学文献借阅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文学艺术文献借阅区、少儿服务区、视障读者服务区、地方文献阅览区、专题文献阅览区、数字资源服务区、音乐图书馆、休闲区、自习区、研修室等30多个读者服务区,读者座席达2600个,网络节点1980个,全馆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日均可接待读者10000余人次。设有报告厅、展厅、多功能厅、多媒体电影厅、教育培训室等功能设施,可开展形式各异的文化服务活动。
新馆设计
沧州市图书馆新馆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高度24米,分为半地下层和地上1-4层。其建筑造型体现自然、人文与城市建筑空间有机融合的风格,彰显沧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化风骨,突出公共图书馆特有的文化气息。新馆设计围绕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功能属性,以“九宫格”图作为基本布局原型。其中,“九宫格”的中间单元为中庭和内院;四个角部体块,均采用由厚向薄渐变的单元式竖向立面分割,形成书列的形象特征,巧妙暗合了“经史子集”四库之意;四面中部体块凸出,表面均为108个篆体“书”字的活字底板形饰件的集合。同时,新馆外形设计还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斗”型的形象元素,构成建筑的基本形体,象征图书馆“仰”望苍穹,对知识与信息的广征博览、兼收并蓄和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
采用技术
沧州市图书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阅读技术,采取借阅合一、开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务方式,采用先进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使读者借阅和检索文献更方便快捷;无线网络覆盖全馆,可使读者在全馆范围内灵活便捷地享受网络服务、使用数字资源;“手持阅读器”“触屏读报机”“音乐图书馆”等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现代阅读体验;“自助图书馆”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自助图书借还服务。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和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的“有机结合”。
文化活动
面向全市人民组织举办了全民读书月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星期日公益讲座、家庭读书藏书竞赛、读书征文、读书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成立了“夕阳红”读书会、文学社、英语角,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求知氛围。
获得荣誉
1999年至今连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2006年荣获河北省服务质量奖;
2006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获第九届“燕赵群星奖”服务奖;
2010年被河北省文明委命名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机构设置
一、办公室
主要负责本馆业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和督查,负责文秘、接待等综合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业务辅导与培训,承担沧州市图书馆学会的日常工作。
二、计划财务和人力资源
主要负责本馆财务执行情况的监管审核;负责本馆人事工作和工青妇、老干部、计划生育工作。
三、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部
主要负责本馆的后勤保障、设备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
四、读者服务和宣传教育推广部
主要负责读者发展、开展读者延伸服务,拓展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建设,做好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负责报告厅、多功能厅、培训教室和自习区、休闲区等公共空间的使用管理;负责本馆的形象宣传、信息发布、读者活动策划与组织;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五、采编部
主要承担本馆各类文献采选与组织、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与维护等工作,同时承担本市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工作。
六、网络技术部
主要负责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软硬件的管理与维护,向读者提供电子阅览服务。承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沧州市支中心的工作职能。
七、数字图书馆工作部
负责制定沧州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开展前期工作;负责本馆网站管理和数字资源的入藏,承担数字资源加工中心的职能。
八、流通部
主要负责馆藏普通文献的典藏、保管与利用。
九、报刊部
主要负责管理本馆报纸期刊文献、向读者提供借阅使用。
十、少儿部
面向少年儿童读者入藏相关文献资料,提供借阅服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十一、参考咨询部
主要负责为各类读者和用户提供综合性参考咨询、信息开发和文献检索服务,开展政府公开信息收集和查询工作。
十二、特藏部(沧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
主要负责古籍文献、沧州地方文献和相关专题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沧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设在该部。
十三、音乐图书馆
负责音乐欣赏区、视听体验区和非线性编播室的管理与服务。负责报告厅、多功能厅、会议室音响与视频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十四、餐饮部
负责本馆餐厅的经营、管理与服务。
服务理念
“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打印复印等服务只收取成本费。
历任馆长
陆千里(1956—1958年)
黄明堂(1960—1966年,1974—1978年)
王恒祥(1971—1974年)
刘文华(1978—1984年)
王兰桂(1984—1996年)
马春志(1996—1998年)
宋兆凯(1998年—)
新馆地址
沧州市上海路以北吉林大道以西。
参考资料
沧州市图书馆.人民网.2013-09-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场馆布局
规模结构
新馆设计
采用技术
文化活动
获得荣誉
机构设置
服务理念
历任馆长
新馆地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