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裸鲤
鲤形目鲤科尖裸鲤属下的种
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尖裸鲤属动物,俗称:斯氏裸鲤鱼。在中国,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等,多见于干支流流水水体。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年楚河
物种介绍
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尖裸鲤属。俗称:斯氏裸鲤鱼。英文名:Naked 细鳞裂腹鱼
濒危等级:濒危。
形态特征
体修长,略侧扁。头长锥形。吻部尖长。口大,端位,呈深弧形。上唇较发达;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颏及颊部有粘液腔。无须。眼较小。体裸露无鳞,仅肩带处有少数不规则的鳞片及纵行的臀鳞。背鳍刺粗壮,后缘具深锯齿,背鳍位置较后;胸鳍短。体背侧青灰色,有暗斑,腹部银白色。背、尾鳍青 灰色,胸、腹、臀鳍末端橙红,背、尾鳍上具多数斑点。
胚胎发育
尖裸鲤(Oxygymnocyprisstewartii)成熟卵呈圆形,黄色,沉性,卵径(2.57±0.07)mm,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3.22±0.07)mm。水温9.5~11.8℃,尖裸鲤胚胎发育历时265h,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孵化共8个阶段、32个时期。出膜仔鱼全长(10.27±0.15)mm,出膜20d后卵黄耗尽,全长(15.22±0.27)mm。出膜后80d,鱼苗全长(23.65±0.59)mm,臀鳞出现,各鳍均已出现,鱼苗侧线全部形成且清晰,体色和体型接近成鱼。尖裸鲤早期发育的特点反映了其对雅鲁藏布江水域的适应性。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原水域,多在江中游的各大干支流的流水处活动。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水温低,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尖裸鲤适应于以降水和高山雪水为源,水流较清澈的环境。主要以其它鱼类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尖裸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个体可达600毫米以上,体重超过3.5公斤。
生存现状
尖裸鲤的分布局限,数量不多,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年龄迟。过去由于藏民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而不食鱼,使尖裸鲤能长期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大量内地人口进藏开发,捕鱼强度不断增强,其捕捞量远远超过其生长的速度,造成目前种群数量锐减。
保护等级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尖裸鲤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
参考资料
物种详细信息-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5
Oxygymnocypris stewartii.Fish Base.2024-07-25
目录
概述
物种介绍
形态特征
胚胎发育
生活习性
生存现状
保护等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