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剧增,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资源难抵社会需求,市民为及时得到政府服务无奈走后门,于是“茶钱”、“黑钱”、“派鬼”等各种替代贿赂的名堂应“需”而生。久之,市民视索贿受贿为生活一部分。邮差送信,需收10元钱;救护车送病人前往医院,必向病人索取“茶钱”;病人要“打赏”医院职工才能得到开水和便盆;消防队员灭火前要收“开喉费”;跑马赢了要给小费;申请住房、开店、入学及各种公共服务,必携红包过五关斩六将,否则永在等待中。
历数各行业贪腐行径,司法系统表现最烈。如各警区在辖区内收取黄赌毒保护费已成惯例,数据显示:每年从黄赌毒处所得贿金达10亿港元,惯例致使社会治安走向崩溃。
郭文纬常见街上贴有特殊标识的黑社会汽车,该标识是车主贿赂九龙交通部的标志。如果他们违法,警察视而不见。
郭文纬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缉私局处工作时,一次,他上山巡查逃
米酒税的商贩时发现一个鸦片烟档。于是,他将与鸦片摊主正面交锋的事汇报给上司,他万没想到,上司竟训斥他“坏了人家的'好事’”。这件事逼促郭文纬辞职。置身“处处陷阱,没公理可讲”的社会,郭文纬以“乌烟瘴气”形容当年的腐败
香港特别行政区。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的比喻:贪污就像一辆巴士,你要么选择上车跟大伙同流合污,要么选择在车下静默。如果选择拦挡,结果必是血祭巴士。
1973年,总警司
葛柏被发现拥有430多万
港元,财产解释不清的葛柏逃至
英国。葛柏潜逃令蓄积已久的民怨爆发。民众手持“反贪污捉葛柏”横幅示威游行,要求政府乱世出重典,缉拿葛柏整顿吏治。副按察司
百里渠授命组织调查委员会并建议“成立反贪机构,其须脱离警方独立,以挽回公众信心,否则政府永成被民众质疑与声讨的对象”。港督
麦理浩接受了百里渠建议。
1974年2月15日,廉政公署诞生。廉署成立伊始即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反腐战略——法律打击腐败、预防控制腐败、教育绝缘腐败。政府承诺市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要掀起一场“静默的革命”,廉署要开创一个廉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