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因盛唐著名诗人
杜甫在此开堂讲学而得名,至今在该村东门外尚存留杜陵书院为证。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320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农作物主要以红枣、药材、
冬小麦种植为主。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两红一白(红枣、红提
葡萄、
鸡蛋)”农业调产战略,在传统的红枣种植基础上,引进枣树管理新技术,大力发展驰名全国的稷山板枣林,形成了拥有面积近3000亩的红枣种植基地,并且形成了“种植——采收——烘干——储藏——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收益水平相当可观。此外该村150%药材种植面积已有500多亩,50多个养鸡大户存栏鸡突破了20万只。该村作为全县唯一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村,在活动中“三措并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争取到了投资1919万元的国家万亩土地开发项目;二是确立了“长远发展抓板枣,眼前发展抓药材”的调产思路,今年将新发展枣树1000亩,优化嫁接板枣1000亩,使全村优质板枣栽植面积接近4000亩,药材种植1000亩;三是在服务民生方面重点抓好村小学和卫生所上档次工作,并建设一座全县最好的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