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也被称之为“灰色中年”,是指中年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躁动、绝望、无助、沮丧、恐惧、担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产生各种困惑,甚至造成家庭危机、事业下滑。
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这个词最早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奥特·贾克斯,他在1965年的《国际心理学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指的是40~55岁的个体,尤其是男性个体,由于面临机体方面的衰老而出现的一种强烈的内在焦虑与恐慌感。人到中年所经历的生命事件可能是人生当中最复杂的,事业、生理、心理、角色、情感的变化都会产生中年危机。
互联网的出现加剧了中年危机的产生,也加重了中年危机的感知。应积极营造和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网络舆情的合理引导,并从教育和自我调适两个方面入手。中年人应当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历史起源
中年危机这个概念最早是1965年由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奥特·杰奎斯(Elliott Jaques)在发表于《国际精神分析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他受
英国作家理查德·丘奇(Richard Church)
传记中,人到快四十岁时忧虑、倦怠等心态的描述的启发,研究了一批名人的人生轨迹,发现像
沃尔夫冈·莫扎特、
拉斐尔·桑西这样,过了35岁,不到40岁就去世了的现象很是普遍。对创造性的工作影响很大。
他进而将35岁至65岁,界定为中年危机时期,认为这个时期,人们的状态会快速变化。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担忧。中年危机的概念在全世界被人们广泛接受,证明了概念的生命力。
定义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这个词最早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奥特·贾克斯,他在1965年的《国际心理学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指的是40~55岁的个体,尤其是男性个体,由于面临机体方面的衰老而出现的一种强烈的内在焦虑与恐慌感。这个年龄段的人(40~55岁)开始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和不可回避性,死亡意识瓦解了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形成的积极追求外在价值和自我成就带来的满足感,中年人的自我感觉、生命的信任和价值信念面临一种无意义的威胁。
本质与根源
事业、生理、心理、角色、情感的变化都会产生中年危机,但上述因素从本源上讲,只是当下中国普遍产生中年危机的生理层面,因为它们都或多或少和人们的生命历程有关,可以看作是以年龄为线索的中年危机生命时间。而解读中年危机,更重要的是社会时间。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看,人到中年所经历的生命事件可能是人生当中最复杂的,事业、生理、心理、情感等都面临着转折点。
从事业来看,在40 岁前后个人的事业发展初步定型,未来有什么样的走势和潜力基本可以得到预判,收入增加和职位晋升的机会也基本上是可以预知的。可以说对相当大一部分人而言,在40 岁的时候,达到或者接近了人生的巅峰,大多数人在进入40 岁之后都会有江郎才尽的感觉,甚至有些开始走下坡路。
除了收入和职业发展之外,人到中年的生理属性开始下降,身体机能和记忆力进入衰退周期。在心理层面,
职业倦怠症和升迁渺茫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循规蹈矩的惯常工作背后,中年人的工作更像是机械、循环、规定的动作,工作内容既无新意,也无趣味,年轻时创新、突破、进取的想法被岁月日渐消磨。
与此同时,中年人处于复杂角色、多重义务的“夹心层”:在家庭里,他们是父亲,也是儿子,是支撑一家几代人的“顶梁柱”;在单位,他们是领导,也是下属,是职场中的中坚力量,多重的
社会角色带来多重的社会压力。当然,中年人几乎不可避免地还需要承担很多经济上的压力,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朋友交际,沉重的经济压力让中年人一点不敢松懈,而他们的精力、体力、潜力、动力都在下降。如果再遇到情感危机、生老病死、资产损失等重大生命事件带来的人生挫折,压垮中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就要降临。
泛化和应对
互联网的出现既加剧了中年危机的产生,也加重了中年危机的感知,使得原属于小部分遭遇人生挫折和生活压力的中年危机不断在社会中泛化,不论是社会精英阶层,还是社会底层人群都会提及中年危机的存在,甚至刚刚进入职场的青年一代也在谈论属于“90 后”的“中年危机”,而30岁已经成为网络戏谑进入“中年”的标志性年龄。
“中年危机”的泛化反而有可能成为中年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机会,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应对之策。可能事业遇到瓶颈、生活进入平淡、家庭日渐琐碎的时候,被动接受是很多中年人最简单的选择。但有更多的中年人通过积极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危机:对付身体机能的下降,拿起了枸杞保温杯,并积极去健身跑步;对付知识能力的不足,订阅网课,关注具有技术含量的公众号;对付生活的无趣,学着年轻人一样去旅游,去享受生活。或许中年人可以较为容易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油腻”生活,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试图用一些非常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油腻”中年,这意味人们在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和冲击。
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应当积极营造和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出现“丧一代”或者颓废一代逃避社会责任的情况出现,让青年人能够以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的人。同时在社会中尽量减少对过分炫富反面教材的关注度,避免人们形成不正常、不正确的
参照群体,导致出现比较大的人生导向偏差。
网络层面
在网络层面,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的合理引导,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年危机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在个体生命历程和
社会变迁过程中正常应对生物性时间和社会性时间变化影响的合理反应。此外,还要合理利用网络传播机制,疏导带有强烈危机感和挫败感的社会人群心理,让他们走出中年危机的心理陷阱,适应网络时代新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行为规则。
家庭层面
在家庭层面,应当倡导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的避风港。和谐家庭能够形成家庭内部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的良性机制,让家庭成为化解中年危机最温馨的港湾。
个体层面
在个体层面,应当从教育和自我调适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强对中年人的终身教育,把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传递给他们,在更新技能的同时赋予中年人更多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是倡导中年人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并能够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形成新的人生目标。同时,针对人到中年扮演的角色较为复杂、面临多重责任和义务的情况,中年人应当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