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侵
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
海侵(transgression),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又称海进。海侵的结果,常形成地层的海侵序列:其沉积物自下而上(如右图),由粗变细或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沉积时的海水由浅变深;陆相沉积逐渐演变成海陆交互相沉积,继续演变成海相沉积;海侵后海相沉积岩层比海侵前陆相沉积岩层面积大。速度加快,赤道地区海侵,两极地区海退;速度减慢,赤道地区海退,两极地区海侵。海侵(或海退)可由一种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几种因素的叠加所致。
基本内容
通常,海侵是海水逐渐向时代较老的陆地风化剥蚀面上推进的过程。一个海侵面就是一个不整合面,也是一个典型的穿时面。
海侵成因
①气候变化。如极地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造成全球性海侵。反之则形成海退。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速度加快,赤道地区海侵,两极地区海退;速度减慢,赤道地区海退,两极地区海侵。
地壳运动。如洋中脊扩张加快、体积增大,可在两岸地区发生海侵。
地球的膨胀或收缩,膨胀导致全球性海侵,收缩则造成全球性海退。海侵(或海退)可由一种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几种因素的叠加所致。
海侵对中华历史的影响
在2016年1月24日刚结束的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香港神农(炎帝)国际产业集团的郭小亮先生通过对远古的神话故事、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史记、黄河流域出土的文化遗址,以及借用现代地图工具和模拟软件,通过描述一场海侵现象来拨开中华史前历史的迷雾。
海侵海侵的神话传说
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中国及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据学者马克·埃萨克统计,全球共有181个国家和民族发现洪水神话,范围覆盖除南极洲外的其他六大洲。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传说都如此一致地记述了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某一远古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造成全人类文明毁灭的大洪水,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存活下来。
海侵海侵地质的考证
近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冰川末期,随着气候转暖曾经有过世界性的大水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早期,海平面变化研究工作迅速地由定性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大量14C数据表明,最后一次冰川作用始于70000年前,距今18000年左右达到最盛期,约止于10000年前。第Ⅰ海侵的年代为距今8700年~6000年,属全新世中期。冰后期,海面迅速上升,大约在距今8500年前后,江苏省东部开始发生大规模海侵,距今7000年前后海侵达最盛,此后海面波动下降,岸线开始后退,大约在距今6000年前后,海面波动微弱,岸线基本稳定,海面在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逐渐东移,大约至距今4000年前后,海面又相对稳定,沿岸又发育一道新的古贝壳砂堤和长江河口两侧沙坝,构成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海岸线。
海侵海侵使古文明消失
经过对黄河中下游的史前文化遗址的梳理发现,好几个史前文化的截止与海侵的时间相吻合,后李遗址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彭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遗址文化,都在公元前5500年前左右这个与洪水最高记录值的海侵时段消失(图中黄色五角星),取而代之的是在海拔较高且时间从水侵以后开始的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史前人类在此次海侵时,进行了一部分毁灭和跨度范围并不是很大的迁移。
海侵退却后史前文化遗址
从公元前5500年海侵达到最高值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经过两千多年的退潮期,海岸线短暂稳定下来,远古人类也从高处向低处不断延伸,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样的史前文明。“泰安岛”附近的北辛文化发展成了大汶口文化以及后来覆盖面最广的龙山文化,原来的海水覆盖区出现了石家河文化、薛家岗文化、汤家岗文化、良渚文化造律台遗址文化、后岗等文化,而身在黄河中下游的晋西南陕北地区、豫西北一代,因为没有受到海水入侵的太大影响,史前文明相对稳定的薪火相传,气候适宜,农耕技术的不断改进,出现了同时期比较领先的庙底沟文化、枣园文化、陶寺遗址方国文化,此时正处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所以在晋南逐渐确立了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原地区’,由此奠定了华夏的根基,留下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时代篇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海侵成因
海侵对中华历史的影响
海侵海侵的神话传说
海侵海侵地质的考证
海侵海侵使古文明消失
海侵退却后史前文化遗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