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婉英,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现任教授。她是
上海市卫生局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药品安全监管咨询专家库成员、《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委。胡婉英还担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心血管学会委员以及上海市卫生局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胡婉英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医教研工作,具有深厚的心血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牵头成立了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协作中心。先后培养了博士后1名、博士10名、硕士10名。九十年代初,胡婉英教授根据中医“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久病及肾” 、“治心之所以治肾,而治肾之所以治心” 、“肾阳亏虚,水气凌心”等理论,提出“从肾治心”的崭新学术观点,在临床上运用以鹿角、仙灵脾等组成的“鹿角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并大大提高了心衰病人的存活率;该研究成果获200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另外,胡婉英教授根据“胸痹”(
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早在1987年即开始运用搜风剔络的虫类药,如
虿尾虫、
蜈蚣组成“双龙丸”,进行胸痹血证的治疗与研究,开启了运用虫类通络药治疗冠心病的先河。
胡婉英教授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鹿角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机制的研究》等,并于1990年荣获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
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
一等奖,200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编写著作15本(其中4本为英译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7篇。
由于胡婉英教授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领域的精深造诣和重大成就,她先后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988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年)等光荣称号,并于2001年获得中西医结合贡献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