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远志
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
甘远志(1965年2月28日—2004年9月4日),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2019年9月25日,他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
人物经历
甘远志,四川省广安县人,汉族;1965年2月28日出生,1982年9月至86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生前是海南日报记者。进入海南日报社1059天的时间里,共发稿1051篇,几乎每天一篇。因劳累过度,2004年9月4日下午1时45分,在采访时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先后两次对甘远志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是“新时期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他学习。
1986年8月至94年8月四川省南充日报社编辑、记者;
1994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新世界周刊》社工作;
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南日报社经济部记者;
2001年8月至生前,在海南日报社经济部工作。2003年12月被评为主任记者。
2004年9月4日,他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期间,不幸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
记者形象
抢时间发稿,甘远志利用列车靠站的短暂时间,跑去火车站旁的公用电话借电话线上网发稿。等他发完稿件时,列车已缓缓启动,甘远志在轨道上飞奔,先推他人上车、然后是电脑,摔了两次跤以后,他的手终于抓住到扶手……当他跳上火车时,全场迸发出热烈的掌声。
追赶油轮在栈桥上奔跑、为救受害人追赶汽车的奔跑、抢时间发稿在火车道上的奔跑,充分地体现了一个新闻人工作态度——跑新闻、报新闻、写新闻、都那么竭尽全力,不遗余力,争先恐后,奋不顾身。甘远志用生命滋润了新闻之花,诠释了记者二字的含义。
主要作品
累计贷款23.4亿 开发行成我省主力贷款银行 (2004-09-06)
卫留成:大广坝2期尽快启动 今年要办三件事 (2004-09-04)
海南省百年铁路梦·历史篇[图] (2002-12-23)
海南百年铁路梦:我们的抉择 (2002-12-24)
发现油气——莺歌海镇成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发祥地始末:重返莺歌海 (2004-01-02)
发现油气——莺歌海成为中国海洋石油发祥地始末:莺歌海的炮声 (2003-12-31)
中原地区海上第一井 (2003-12-30)
外界评价
他的敬业精神在新闻界有口皆碑。他本来是可以坐办公室的,却要求到最偏僻落后地方驻站采访。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鲜活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前是报道空白的领域,他挖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以前少有问津的部门,却被他跑成“热门”;枯燥的、难采访的题材,难出稿、别的记者不愿跑的部门,成了他报道中最活跃的领域。不是新闻的,拿钱买不动他;该监督批评的,恐吓拦不住他。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
甘远志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对省情和分工行业的了解烂熟于心。同事们评价甘远志已迈入“厚积薄发”的境界。
学习活动
中宣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
在全国新闻界开展向甘远志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甘远志同志是《海南日报》社记者。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时突发心脏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9岁。甘远志同志在《海南日报》工作期间,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报记者,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热情报道海南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新成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在《海南日报》工作1059天,采写稿件见报1051篇,许多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贡献。甘远志同志认真履行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敬业奉献,忘我工作,成绩卓著,是新时期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典型,是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甘远志同志逝世后,他的事迹在海南省省内以至全国新闻界引起较强烈的反响。
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进一卡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巩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通知》号召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向甘远志同志学习的活动。《通知》要求:
向甘远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新闻工作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时刻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放在首位。
向甘远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自觉落实"三贴近"要求,抓作风、改文风,不断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真正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丰富行动的内容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新闻宣传更加入脑入心。
向甘远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钻研新闻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掌握新本领,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向甘远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做人品、文品俱佳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战线采编人员要积极投入到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以甘远志同志为榜样,弘扬甘远志同志的崇高精神,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让党和人民满意。
影视作品
电影《记者甘远志》以“新时期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甘远志为原型创作拍摄。该片2006年9月4日开机,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牵头,海南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中国电影基金会等参与拍摄。影片通过叙述甘远志生前的几次采访生动描述了甘远志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爱岗敬业精神。
又是一部写真人、好人的电影。在创作上,写真人与写好人都是大难题。占便宜的是虚构的手法与复杂的人物。写真人就要受真事约束。写好人很难不落臼。天底下的好人都差不太多,复杂的人才各有特色。因此,写真人难,写好人更难,写真实的好人难上加难。
可是,看了电影,我还是流泪了。影片中的甘远志也是人,是和你我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他有他的梦想,他爱他的家人,他有自己的苦恼和遗憾,和大家并无两样。同时,他又的的确确比我们好。世界上真有非常非常好的人哪!于是,眼睛不知在什么时候湿润了。
在这世界上,人心只能被一种东西所感动,那就是高尚。
甘远志的职业是新闻记者。记者一般都是写别人,被别人写的时候不多。印象里,这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部,恐怕也是极少几部直接表现记者影片中的一部。甘远志不但是当记者的好人,而且是个好记者。也许正因为他是好人,才更容易成为好记者。好人固然不能跟好记者直接划等号,但好记者却必须有一些好人的素质。
影片从几方面表现甘记者的好:首先,他聪明,有一双能发现新闻的慧眼。在同行们熟视无睹的地方,他却屡屡挖掘出富矿。靠的是职业的敏感,渊博的学识,战略的目光。其次,他执著。只要发现新闻线索,他就像最忠实的德国猎犬那样扑上去,而不管挡在前面的是什么。人家的拒绝,客观的原因,生活的艰苦,死亡的威胁,都不能让他止步。再次,他勤奋。到报社1059天,见报稿件1051篇,这两个真实的数字恐怕比千言万语更能说明问题。
如果说打消粤海铁总工的偏见,靠的是态度诚恳,见地深刻,那凭借一个匿名电话找到知情人,靠的就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式的睿智了。推掉老板的银行卡,还仅仅是战胜金钱的诱惑,而拒绝菜霸的几万块钱,则分明是蔑视死亡的威胁。当强制住院使他不能为卖不出香蕉的蕉农分忧解难时,他恸哭失声。在他的天平上,菜农们被侵害的利益比自己的生命重要,蕉农们正在烂掉的香蕉比自己的身体值钱。真是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铁肩担道义的英雄!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嫉恶如仇的正义感,使他成了民众的喉舌,正义的化身,社会的良心。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记者形象
主要作品
外界评价
学习活动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