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Rudolph A. Marcus)是一位美国籍化学家,1923年出生于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马库斯于1943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1946年获得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
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马库斯于1970年当选为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当选为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马库斯教授在
理论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是化学体系中
电子转移反应的Marcus理论,几乎涉及化学学科中与
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
材料科学、分子器件及
生物学等领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单分子反应研究中,将早期的RRK理论发展为RRKM(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理论,是当前研究高能分子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
马库斯编著的论著有《Electron transfer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On the Theory of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Electron Transfer》《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Electron-Transfer Theory》《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in
化学 Theory and experiment》《Charge Transfer on the Nanoscale: Current Status》《Theoretical relations among rate constants, barriers, and Broensted slopes of chemical reactions》《Electrostatic Free
能量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States Having Nonequilibrium Polarization》《Dynamical effects in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等。
2005年10月,马库斯在温州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寄语现场学生:“作为学生,不要太关注现在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要享受和关注现在所学的东西,不要忽略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
2005年10月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马库斯(M arcus )教授抵达
温州市,与温州医学院的师生开展为期四天的学术交流。其间,马库斯教授将被温州医学院聘任为名誉教授,并与该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据温州医学院院长
瞿佳介绍,马库斯是第一位来到温州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
马库斯此次来温是因为温州医学院正在研究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重组细胞生长因子药物研究吸引了他。2004年5月,温州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李校长赴美国加州参加一国际学术交流会,并做了药物研究方面的报告,其中涉及到重组细胞生长因子药物研究的内容。马库斯对该项目颇感兴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此后,李校长一直与马库斯教授保持着联系,还曾探讨成立合作实验室的计划。在与马库斯交流的过程中,李校等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些启示,在
分子结构修饰方法上有了突破。李校称,马库斯的理论为分子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思维方式。
马库斯有很多来自中国内地和
台湾省的学生,这些学生从整体而言都非常好,指的是最近这些年的学生。很多年前科学在中国刚刚起步,学生的质量不是很好,但随着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质量提高很快,另外,能进入
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都是相当优秀的。他去中国访问过多次,非常高兴能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很多新的实验室建起来。不过认为最终能使
中原地区更好发展的是,很多在这儿学习和做研究的学生回到中国,而中国为他们提供相对自主的科研环境。但这需要时间,有些东西对
美国而言比较容易做到,因为美国建国时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新建立的,而对于一些古老的国度来说,要改变很多既定的事实并不很容易。不过令我感触很深的是,在中国人们很尊重知识,这非常好,这是发展科学的第一步。中国人很多,也许有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逐步改善你们的科研环境之后,会发展得非常好的。
马库斯业余生活,对
钢琴有深厚兴趣,他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弹奏钢琴。此外,马库斯对历史也感兴趣,他的研究方法通常将课题置于其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审视,以探究问题的起源。